选择阅读教学内容必须研究学生
选择阅读教学内容必须研究学生
阅读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有效或高效发展则必须是有科学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基础是知己知彼。我们除了要研究国家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外,还必须研究学生的现实,他们现在的状况如何,他们需要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而到达这个目标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这些是我们确定阅读教学内容的又一个立足点。
研究学生现状的意义有三条:
1.根据可接受性原则,加强教学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阅读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可以接受的。所以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顾及学生的知识积累、心理成熟和能力发展现状,分清内容的深与浅、小与大、简单与概括、形象与抽象,安排适合于各个学段的学生稍微跳一跳都能够有所收获的内容之序。这个选择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只有清楚了学生的现状,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针对性,保证我们所教的就是学生此时此段发展所最需要的,也是最能接受的,从而也是最有效的教学。例如,初中阶段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如果把状语后置等概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就不恰当;把历史上的诸葛亮和文学中的诸葛亮作对比,或者把批判诸葛亮的愚忠作为重点,也是不恰当的。
2.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加强教学内容选择的有序性和科学性。学生接受或者探求知识、形成能力,都是有一定发展阶段性的。我们教学又都是在学生一定的接受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是学生熟悉或基本熟悉的,学生学习起来就兴趣不大,而教学的内容是学生现在的基础无法接受的,学生也会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只有熟知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有序性。在什么时候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启发,怎么引导,怎么发散,都会成竹在胸,避免盲目性,体现科学性。比如,初、高中教师要互相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要熟悉整个六年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知道不同年级的学生各自已经掌握了什么,具有了怎样的能力,这样确定教学内容,既不让学生感到重复而没有意思,也不因为知识积累不够而无法理解。
3.根据多元发展原则,加强教学内容选择的育智性和创新性。阅读能力的组成是多元的复合的。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现状,明确其优势和劣势,分析其发展走向,有利于根据多元发展观,对学生补其短,扬其长,促成其智能发展的协调进步,开发其大脑的潜在活力,诱发其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纠正贻误学生的片面兴趣观。有利于加强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育智性和创新性。比如,学生不同年龄段、男生女生对理性较强的文章和感性较强的文章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爱好,我们的教学内容就既要顾及学生的心理成熟特点和兴趣爱好特点,也要有意识地向多方面爱好引导。同样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初中教与在高中教,对其教学内容做不同选择,效果就比较好。
研究学生现状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学生的智能成熟度现状。阅读能力是一项智能活动,其发展必须以相应的智能基础为基本前提。各个学段、不同成长起点的学生智能发展水平是有区别的,通过调查问卷、对话观察、活动观察等可以了解学生的智能发展现状。明确了这个情况,在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可以避免低估学生或脱离学生可接受限度拔高教学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听课中我们常发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选择不适合学生智能可接受实际,高中段的感受欣赏层面往往定在小学生或初中生的智能水平上,而各个年段又常会出现过分拔高的教学要求,特别是有的教学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过早的进入中考或者高考复习内容,影响学生阅读智能的正常全面发展。
2.明确学生阅读知识积累现状。学生的感受能力是与其阅读经验和知识积累密切相关的。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在这个学段之前应该有的阅读积累和实际积累情况,了解学生的见识面,把握学生阅读需要发展的层面和最近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确定学生需要什么,发展什么,从而确定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目前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阅读课到了高中阶段也还停留在一些小学生都熟悉的简单常识问答上,特别是在提倡“感悟”“新理念”的今天,有人总是习惯地用非此即彼的机械思维理解一些观念,强调感悟,就排斥知性,只让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作浅表层次的“感悟”,教师不能相机诱导,给学生跳一跳的激励和必要的提升层次的概括或者讲解。
3.明确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现状。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明确学生阶段阅读能力现状,才能确定怎样的教学内容才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一节《再别康桥》的课,一节课下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花样不少,可是学生的感受停留在“只觉得很美,但是无法言表”的层次,虽然涉及到了意境、情感、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初步感受,但是没有归纳和提升性指导。学生的理解力停留在纯感性的浅表状态,这是学生的现状,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是就以此为目标来确定呢?显然不能,一节课这样的原地打转或者进步甚微,多节课这样的不求提升,那我们的阅读教学怎样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呢!在明白了学生这样的阅读能力的情况下,我们就要研究在这个基础上的提升内容,决定教师必要的引导和启发,而不是“无所作为”。
?研究学生状况的三条建议:
1.加强联系。改变大中小学教师铁道警察各管一段,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加强大中小学各个学段之间教师的相互沟通。一个学段的教师必须熟悉其前后学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情况。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出面协调,教师可以跨学段进行“交流”或担负协作研究任务。教师进修培训也增加这方面的授课菜单。社会的发展都是越来越走向综合,而我们的教师实不应该把自己的见识面越限越窄。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有些地方搞小幼衔接、小学初中衔接、初高中衔接研究,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有的做法欠深入,没有深入到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策略选择的层次。当然,目前教师的工作量和班级学生人数以及教师实际待遇等等都限制了教师去做深层次的工作,但是,不去做这个工作,教学低效率的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国家语文教材的编制存在目标不明、教学内容不清的严重缺陷,教师要承担实际研究教学内容的任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相当高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而我们教师的工作量却是非常重的。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也需要解决。就目前而言,解决的途径还是提倡科研部门、大中小学教师协作攻关,大家协力,利于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状况和学生能力现状,利于综合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改革评价。现在的只有分数评价的制度,很难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现状,一个经常发表读书札记的学生可能考试成绩并不很高,而一个考试分数很高的学生可能是很认真地记熟了老师提供的练习答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学生评估,可以多一点写实性记叙,可以分建立成长档案袋,由任课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写,这种档案既是现任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学情,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也可由学生带给新任老师,让新任老师也尽快了解学生情况,作好接力的下传手。成长档案袋里,可以有学生的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各阶段目标要素形成状况的记叙,有学生取得的成绩实物或实录,如发表的作文复印件、获奖证书,有各阶段学生自己的学习小结、学习计划、学习经验等。
??? 3.研究案例。现在提倡行动研究、做教育叙事。对阅读教学做案例分析,是掌握学生情况和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这个案例可以是以全校学生为对象,也可以以某个年级为研究对象,还可以以班级为研究对象,当然还可以是个别学生、学习小组等。如果是连续三年,就可以积累三年的资料,这对下一轮阅读教学的内容选择无疑是珍贵的依据资料。就现实而言,我们更提倡教师写教学后记。这个后记实际还起着调节下一节课以及以后教学内容选择的作用。其实,对学情的案例分析,必然离不开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这个不断研究,不断分析调整的过程,既是研究过程,也是教学自身的发展过程。我们建议学校科研要向这个方向引导,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工程都不妨从这个地方突破。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