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在走极端
阅读教学在走极端
着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入认为学习语文目的唯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示范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
新教材在选编时也可谓煞费苦心,基本上都是些典范的作品,为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设计可是面对近年来知识的淡化,能力要求的提高,各种刊物上相继登出了一些看似理论高深,实则哗众取宠、“与实践相脱节”的大作;记得《语文学习》2002年第五期上有一篇写自己如何搞研究性学习的文章更是写得天花乱坠,似乎教师已成神仙,学生也随之得道了。面对这样的文章有些经历的老师都觉得言过其实。现实教学现象也令我的思想出现了惶惑:有人大谈其“道”,然而“行”与“愿”违;有人搞功利教学,认为高考语文作文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针对考试的需要,很多东西可以弃之不顾,最好每篇课文都用来指导写作;有人认为阅读理解中,做到的总比没做到的答得好些,所以浮光掠影,看得越多越好……对此,我毛骨悚然。我不禁想到前两年因为多媒体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说法:“一支粉笔一本书,不准进教室”,那时传统教学几乎成了万恶之首。但是,真正优秀的教师并不会为外物牵制,真正能把语文教学上升到精神高度的教师看到的不仅仅是分数!家长的反映、学生的变化、实践的证明告诉我们面对任何事物进行选择时都应该有个度。华而不实的东西要少之又少,它就像一份调料,一道菜中如果让调料占了重头,只能大快一时,而无法起到果腹的作用,更何来的强壮成长呢?因此,主次之间应该分明,兼收并蓄,有张有弛才是明智的举措。在此,我想拾些思维的碎片,漫谈一番。
首先,我们得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这里的“基本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人文科学(如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科技应用(如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领域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的研究概况。如果说“阅读是为了写作”,那么近年来高考的高分作文中有一类就是知识面广,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给人感觉看的书多。那自然是积水成渊所声的功效。我相信我们都不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是些跑出学校便对自己的国家都极为陌生的应试者。对中外优秀文化传统以及方今世界风云漠然不知,这不仅是缺憾,更是耻辱。
课文的上法确实忌讳千篇一律,学生会因而疲乏,效率自然较差。但是如果换条路,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只粗粗了解,追求讲得多,讲得快,我想作为学生最好的感受也许只是觉得听了不少故事。对于教师而言那是一种架空分析。但是这绝对是一个误区,试想自己都没有读懂的文章(这里指大多数情况)不少学生肯定更加困惑,如果仅是贪多也许语文老师已经可以解散了,因为当你津津乐道时有些学生可能早就看过了,他需要的是你由此而引发的人生启示。教师还是应该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的。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高中的老师能在语文教学上有成就,离不开小学、初中教师的铺垫,没有以前的扎实基础,一切都将事倍功半。
我在上(琐忆)时,深感疑惑,这是一篇情感强烈的文章,设立目标却是极为理性的,它要求学生学会概括。这种编排虽缺乏合理性,但是经过训练以后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确有提高。提取关键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还是学生切实受益的。对此不屑一顾的教师在实际尝试中发现学生确实于此不足,即使明意却还会无法措词,训练一下有必要。训练成功的依据就是学会精读。
不可小觑精读的作用,换而言之,课文也是一份练习,读好了的话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讲好一篇文章可以悟出一种方法,这是培养能力的最佳途径;与其狂轰滥炸,不如踏踏实实,从基本做起。所谓“基本”,是指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训练量要适中,太少不足以巩固阅读能力,不足以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太多则滥,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事与愿违。要做到训练量适中,我们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
在高一、高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阶段,我们可以紧扣课本编制测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第一步,教师示范,,向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基本知识”和文章阅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充分运用于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自读具体课文。比如在上庄子的《秋水》一文时,学生可能会觉得由此不能全面了解道家的思想,所以,我选择了《逍遥游》、《子非鱼》、《运斤》、《庄子鼓盆》、《庖丁解牛》等许多篇章进一步了解庄子的自然与哲学思想。在这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点拨。第三步:适当选编——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便于我们对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查漏补缺。这里,我就经常挑选一些高考中的阅读片段进行训练。因为这些作品难度适宜,内容精彩,出题又符合实际需要。
阅读过程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循环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阅读一篇文章要求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段落,抓住它的中心和重心,领会其写作上的特点,并能理解其社会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对文章各方面进行评价和欣赏,进一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拓展阅读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这个“实地”是什么?就是对文章的认读、理解和鉴赏,就是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拓展提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在阅读中,如果脱离对文章的认读、理解和鉴赏,不是脚踏实地,而是凭空地,随心所欲地搞什么“求异思维”、“研究性学习”,就只能是胡思乱想,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所谓的“研究性阅读”不知在多少年之前早就出现,它相当于让学生拓展阅读,分析鉴赏,而如今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又使很多人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地批判起了传统教学,如果有点成就则更是不可一世,几乎达到唯“研"至尊的地步。他们忽视了多少年来我们在教学上取得的成绩,也在贬低着自己的已有成果。早就存在的东西,在改头换面之后就能产生空前的影响,这似乎成了时尚之一。
语文教学原本就是最需要积累的,教育界人士兢兢业业得出了许许多多的教学的经验,这并非任何一位教师所能推翻的,我们应该注重它的优越性,当一些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时必须主旨明确,而自己上课随意讲述,从不求目标时,是否感到羞愧。轻视平时教学的重要性,以为只有高三的教学才有用的想法是愚蠢的;素质教育正在有益地进行中,轻视高中教学初期的熏陶是盲目自大的做法。很多人为社会的日趋功利愤愤不平,很多人在为周遭的人情世故喋喋不休,很多人在
为人类的浮躁不安忧心忡忡,那么请您注意阅读教学的长远作用: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请不要自弃良药!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