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 -> 正文

浅谈和谐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5:29阅读:
字号:|

  浅谈和谐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体现和谐原理。本文从数学特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和谐原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和谐原理教学过程师生关系

  和谐原理是自然辩证法所揭示的一条普遍规律。无论是自然系统还是人工系统,都呈现和谐的特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显然应体现和谐原理。要实现和谐,教师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教师应如何自觉地运用和谐原理来进行数学教学呢?

  一、抓住数学科学呈现出的和谐性,巧加利用

  作为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科学,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正如希尔伯特所说:“数学的有机统一,是这门科学固有的特点,因为这是一切精确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客观世界的这种统一性被爱因斯坦称为“神秘的和谐”。

  1983年,法尔廷斯(G·Faltings)应用了代数几何的方法与结果,证明了属于数论领域的莫德尔(Mordell)猜想,法尔廷斯因此获得了1986年菲尔兹奖。现代科学各分支间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很好地说明了数学的和谐统一。这种情况,在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中随处可见。比如在欧拉给出的公式:

  从中可以看到复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的美妙的统一。由此得出:

  这一简洁的关系式中,又显示出数学中五个最重要的常数0,1,e,π,i的统一。其中既有实数也有虚数,既有代数数也有超越数,真是和谐而又美妙!

  数学的和谐性,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揭示了数学中的普遍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数学的和谐性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提炼,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与学的过程应和谐,要同力共进

  教与学的过程,既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养过程,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成长过程。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认识实践过程。如果取消或削弱教与学过程中的任何一方,教学过程就难以进行或不复存在。因此,必须保持教与学过程的和谐,即必须调动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为了保持和谐,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应如何发挥呢?

  第一,贵在导向。教师是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具体执行者。因此,教师应该牢牢地把握教育培养目标,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研究教学对象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正如列宁指出的:“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和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因此教师就要很好地发挥导向作用,发挥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检查者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在素质。理论与实践证明:素质好的教师,教学质量就高,就会受到学生格外的尊重,就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渊博的知识,在有声的教育中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同是,教师还要以其高尚的师德形象,在无声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一个教师,如果不精通自己的业务,如果不能给学生以真正的知识,那么,不管你对学生多么善良,多么温和和客气,你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回答只能是轻蔑和鄙视。”可见教师素质之重要。

  第三,巧在转化。教师的“教”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才能发挥效能,逐步过渡到“不需要教”之目的。要实现这种转化,教师要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努力给学生创造考的条件,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不论进行概念的、定理(公式)的教学,还在为学生进行复习,以至在例题的讲解和对学生作业的核对时,都应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并试作答案;而后再由教师引导着全体同学对这答案进行研讨、评定;最后再由教师总结。而不应该是教师只单纯地讲解,学生只单纯地聆听来进行。

  第四,妙在授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的教学,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郭沫若曾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交给学生一把“钥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持教学过程的和谐。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和谐,要同心共勉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要保持师生关系的和谐,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要尊师爱生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会引起追求,追求引起献身,献身才能有所成就。因为学生是革命的后代、祖国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所以教师爱生之实质就是对学生具有的这种社会价值及意义的深刻认识,是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并为之献身的实际表现。

  教师爱生,一方面要以爱护、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另一方面应以严格、耐心的态度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循循善诱来启发学生对真理的追求,以自己富有情感的高质量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智能,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春雨。

  学生尊师,一方面表现在要执行教师提出的正确要求,热爱学习,积极向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也应关心、体谅教师,要热情、主动地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支持教师的工作。学生尊师的实质在于重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于尊重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在于尊重教师为了培养年轻一代而付出的辛勤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一般要经历生疏→熟悉→亲近→热爱等不同发展阶段;同样,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一般也要经历过接近→亲近→共鸣→信赖等不同发展阶段。师生要共同努力,使师生关系尽快地发展到“热爱——信赖”的阶段。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结合的。教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同样,学生只有尊敬教师,才能虚心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行动堪为楷模,有渊博的知识,有感情奔放、妙趣横生的教学,教学效果就突出,师生关系就好。

  2、要教学相长

  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可以说这是“教”促进了“学”,教师的“长”促进了学生的“长”。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各方面的质疑,又促进了教师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可以说这是“学”促进了“教”,学生的“长”促进了教师的“长”。当然,在这因果间的循环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不断地“长”,才会使教学相长的循环不断向上,层次更高。

  上述所见,只有教师与学生同心共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才能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总之,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要自觉运用和谐原理进行数学教学,为培养“四有”人才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浅论数学课堂教学中文化价值的挖...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