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推理能力培养措施论文
学生阅读推理能力培养措施论文
摘要:阅读理解过程实质上就是推理过程,这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然而,在阅读过程中不擅推理已成为众多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一大障碍。本文作者将以大量研究结果为依据,结合中国阅读教学现状,提出造成该问题的四大原因。针对以上原因,为了帮助阅读教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本文作者设计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最后,本文作者还将对本方案的局限性作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推理理解能力
许多语言学家及阅读方面的专家一致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在其本质上是推理的过程,因此许多信息都要靠读者推理而获得。所以,读者有必要运用推理能力补充文章中隐含之意形成连贯的理解再现出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推理是整个阅读理解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可以定义为读者为获取书面文章的隐含之意所经历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基于两种信息来源,即“文章中明显的内容”和读者的“背景知识”。
我在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感觉到推理能力正是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本文作者将以大量研究结果为依据,结合中国阅读教学现状,探讨分析学生推理能力弱的四大原因;并提出系统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可行计划;最后,简要地指出该计划的不足之处及在实施中可预见的困难。
一、学生推理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1.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把重点放在字面理解上而不是推理理解上。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以及课本和考试中所出的题目类型上。课堂上,虽然教师有时会偶尔自觉地问学生一些如推理、总结或评价等难度高的问题,但他们往往倾向于过多地提问只需简短回答的或用“yes”、“no”回答的答案固定的“狭窄问题”。
2.许多从事阅读教学的教师对阅读理解的性质及推理过程理解不够。阅读理解仍被许多从事阅读教学的教师传统地认为是线形的、几乎是机械的过程:这种错误概念导致了许多阅读教师过分强调诸如解码之类的基本阅读技能而对于专家研究发现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认识不够。同样地,由于不了解推理过程牵涉到多重的、费时的认知任务,教师没有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来回答推理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不习惯推理,推理能力也相应地得不到提高。总之,我们许多阅读教师尚未意识到阅读理解的性质及推理过程的复杂性。
3.学生对将要阅读的文章的主题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Warren,Nicholas及Trabasso(1979)认为,推理的准确性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即文章中给出的信息如何影响推理以及理解者对文章中涉及事件的了解程度。Omanson,Warren,&Trabasso(1978)认为后一个因素至关重要。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规则赫然相异及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加之我们的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较少,学生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来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章。
4.推理过程要求较深、较复杂的认知过程。研究表明,即使有丰富语言知识的读者也有可能不擅推理。推理是大脑的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与要求读者对文章进行简单解码相比,它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精力。对文章中罗列事实的准确辨认并不足以使读者完整理解文章意义。作者在文章中没有言出但却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部分被称为文章中的空缺信息。通过推理以补充空缺信息要求读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投入一定时间。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学生在做此类要求复杂认知的补充空缺位置推理练习时存在较大困难。
二、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Carrel(1984)指出推理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读者的推理能力不如英语作为母语的读者。尽管如此,如果提供大量的练习,读者的推理能力可以提高。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实施可行的补救计划来系统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下文中,我将就解决此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1.发展并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CollegeEnglishIntensiveReading)有十篇文章组成,覆盖了文学、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内容。体裁内容的多样性要求读者有广泛的背景知识。对于理科学生,我规定他们阅读文艺、文学方面的书。这样,他们也有机会接触莎士比亚、狄更斯、华兹华斯、狄金森、海明威等名家之作。文科学生则需阅读科技作品。同样地,他们在遇到clone,HIV及Elnino这类词时不会不知所云。此外,困扰大多数学生的另一个问题是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笔者认为阅读教师可以借助英文报纸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英文报纸包含许多文化典故,展示本族人特定的文化行为与模式。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其对文章中的信息作出假设。在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文章的题目并解释与文章有关的重要概念。在后阅读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完形填空(clozetext)训练学生猜测上下文的技能。因为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必须要填充空缺,这样可促使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篇章上而不是个别的词汇上。学生还必需把背景知识和篇章信息结合起来以做到准确预测。教师可把一篇内容与课文相似的文章改编成完形填空。这种练习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又可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2.运用有效科学的提问策略
提问是一种艺术。我在前文已经提到过,中国的阅读教师趋向于过多地提问要求逐字逐句回忆文章内容的问题。结果导致学生在阅读时不作推理因而推理能力下降。因此,教师应多提问学生推理问题。问题应包括各种类型,复述问题和细节知识检测问题为进行推理作前奏。关键要控制好高一级问题与低级问题的适当比重。这就要求一方面,阅读教师少问“伪问题”(答案自明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过多提问这类问题说明他们低估了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此外,这类问题还占用了课堂上本可用来发展学生高级思维的时间。另一方面,阅读教师应当考虑提问更多的推理问题,它主要指text-implicitquestions和script-implicitquestions。阅读教师提问第一种问题的次数最少,故需引起更多注意。当然,提问推理问题比提问答案自明的问题难度要高得多,因为推理问题涉及高级复杂的认知过程,但却值得我们努力去尝试。
3.运用诗歌促进学生推理思维
中国的阅读教师几乎不教诗歌。这是因为学生觉得诗歌难以理解。然而,正是这些难懂的特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推理思维。欣赏诗歌还要求读者以自己的经历来理解诗句。因此,如果学生在推理方面有困难,阅读教师应尝试把诗歌纳入课程规划,因为在阅读诗歌时,学生必须学会如何读懂言外之意否则推理则无法进行。由于诗歌中很大部分依靠推理才能把握其意,我们可以把过去的生活经历、相关的背景知识及感情共鸣融合到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中去。教师在教授诗歌时,首先应帮助学生寻找线索,然后利用线索进行推理。例如,教师可省略诗歌中某些单词或诗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对上下文的理解推断出省略部分。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诗歌比较陌生,所以不能够从上下文中确定有助推理的相关线索。教师首先应强调每个诗节中的重要单词。然后提问学生诗歌要表达的感情色彩。学生必须告诉老师他们在推理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背景知识或生活经历(附录一有例子说明)。要求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推理的关键是学生是否能把类似的生活经历或背景知识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
三、以上建议的不足之处
首先,尽管诗歌阅读可用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诗歌教学能否满意地达到其预期效果值得商榷。一方面,由于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含义、变异形式,加之诗歌主题微妙,因此诗歌的欣赏很花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语言知识匮乏不能完全欣赏诗歌而产生厌烦情绪。然而,我认为,如果阅读教师能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并精选那些与学生水平相当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诗歌作为阅读材料,诗歌无疑是有益于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
另一不足之处可能在于利用报纸构建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可行性。毫无疑问,报纸因其多样性、时代性及相关性是教授文化知识的有益材料。然而,我们必须清楚我们自己是NNS(非英语本族人),因而我们教师自身也无法做到高度灵活地对待西方文化的多样性。所以,教师遇到不熟悉的话题时也会感到困难重重。这种处境将会威胁到教师的威信。然而,教师也是凡人。在中国,随着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被授予机会到国外学习深造,他们将能更好地把文化融入语言教学当中去。这样,报纸将真正成为语言课堂中传授文化的一个有效工具。而文化背景知识的习得将相应地减少推理理解的难度。
“推理行为发生在读者的大脑中……只要有文章存在,读者就会进行推理。”(Flood)。推理是阅读理解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即使最简单的字面理解也要求推理。阅读中适当的推理要求良好的认知,推理又促进理解。已有研究证明了推理理解和整个阅读理解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因此,学生如果能在阅读时依靠其认知系统进行推理,将会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尽管推理过程极为重要,一些语言的或语言之外的因素是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过程中进行正确推断的“拦路虎”。然而,我们教师可以利用推理方面大量的研究成果所提供的方法和策略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得准确理解文章对学生来说不再是空中楼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