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 -> 正文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一些探索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4:19阅读:
字号:|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一些探索

  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虽然都想积极参与到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中,但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往往又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很容易造成老教师凭经验教学,知识讲授“一步到位”,青年教师照本宣科,“水过地皮湿”;课堂教学讲授多,探究少。这无形中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加大了教材的深度和难度。教师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化学教师,我们必须作出深刻的思考。

  一、转换自身角色,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学生自发的学习和接受为目的,以课时学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人意之处:其一是不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比如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一节,本应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过的平衡理论知识去自学、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有的教师也可能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还是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硬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听得累,他们失去了自己对理论感悟的思考时机,这时教师把自己还是定位于“传声筒”。其二是教师引导者的身份不到位,比如高中化学必修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节,教师大多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环境污染,但没能深入引导:我们能不能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原因,介绍给大家呢?如果教师加上这样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强化他们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其三是教师没有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其四是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以保护学生思考的热情,如在学习气体摩尔体积时学生能归纳出标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这时有同学提出固体物质也有规律即密度大的体积小,因为教材上刚好用1molFe和1molAl举例,如果老师不注意引导学生的探究热情将被扼杀。这些都表明教师在新课改中自己的角色还没有演变到位,那么要适应新的形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改。

  二、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实验。????

  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Cu和浓H2SO4反应制SO2的实验中,学生往往观察到生成黑色沉淀,教师可以马上追问:黑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们各抒己见,查资料、上网、实验等,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其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在讲必修1专题四时,讲到浓硫酸有一种重要的特性—吸水性,书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氯化钠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2ml浓硫酸,立即析出氯化钠白色晶体。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

  三、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例如:我们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燃尽?实验试验:把火柴点燃后,摆放成各种姿势(竖直、斜放、平放等)进行燃烧实验。发现问题:火柴点燃后竖直向上,火柴不能燃尽。

  作出解释:竖直向上燃烧的火柴,火焰对其下部(接近燃烧处)有预热作用,这样会把其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水气上升使火焰温度降低,上升的水气又有隔绝空气的作用,最终使火焰熄灭。

  验证解释:如把火柴烘干后点燃,都能烧尽。

  得出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要有充足的氧气。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如案例:CO2通入Ca(OH)2与SO2通入Ca(OH)2中实验现象相同。有学生就此提出了自己看法:SO2溶解度很大,若SO2通入Ca(OH)2速率较大,就有可能使SO2+Ca(OH)2=Ca(HSO3)2,也就无法看到现象中出现的浑浊。针对上述观点,我就着手做了有关CO2与SO2通入Ca(OH)2溶液中的实验,结果发现SO2通入Ca(OH)2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使之变浑浊又变澄清,而是一直保持澄清,后来,经过多次改变外界条件,如SO2进气速率及浓度大小控制,才能看到浑浊。

  四、培养学生将化学融入生活,用于生活的能力。

  例如:我们设计一份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参与评价)——观察一顿晚餐的烹饪过程,分析哪些过程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当作业布置后,学生很感兴趣,有此家长反映,平常孩子在家里一点活都不做的。那天晚上特意帮妈妈做饭呢。虽然交上来的作业普遍来说科学性不是很强,但他们的观察都很仔细,如:(1)洗菜时,发现洗菜水变绿了;(2)煤气能够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使生米变成熟饭。(3)煮饭时,5分钟的时候——米饭有点儿生;10分钟的时候——米饭熟了,并有饭香;14分钟后——米饭糊了,有一股焦味,但很脆(化学变化)等。通过简易的化学活动,让学生不会一开始就畏惧教师、畏惧化学,而是感觉到化学的可爱之处,以后也会认真地、投入地听课。

  其次,通过让学生写试验报告等方式,实现化学课堂学习的延伸。(A)有关空气质量、污染或者保护的宣传画报(B)天然水的净化实验报告(C)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由学生自己设计三组实验,来验证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D)有关碳酸饮料对身体影响的调查报告

  通过试验报告的制作与整理,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理念。

  1,联系社会、生活进行专题研究

  比如,① 化学与环境保护。可细分为: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汽车尾气及固体悬浮物、工业“三废处理”、环境监测技术等。② 化学新能源、新材料。可细分为:化学电源、新能源、纳米技术、海洋技术、硅酸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③ 化学与生活。联系奶粉事件,对食物添加物质的考察和研究,对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大有帮助的。化学与生活可细分为:水与生命、生物体中的重要有机物、健康与安全(毒品、烟草、兴奋剂对人体的危害),药物合成等。

  2,对前沿知识的“拓展性研究”

  如讲了碳的同素异形体后,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讲了胶体一节后,可让学生了解什么叫纳米,什么叫纳米技术,纳米材料有哪些特点等;讲了氧族元素,可以介绍科学家新近发现的O4分子,可让学生根据O4分子的结构特点,预测O4的氧化性强弱、稳定性等;又比如,学习了氧族元素后,可以介绍N5 盐粒炸弹、C8(NO2)8猛烈炸药等。又比如对C60、N5 等物质,我们可以根据数学、物理等知识确定它们的结构,并根据结构,预测它们的性质,这样的学习也属于创新学习。

  总之,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精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的实验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对教材上一带而过的实验,进行深入地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化学的学习“活”起来。

上一篇: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设...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