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年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青年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及对策
众所周知,历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点在诸学科中最为显见,真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我们的先贤纷纷感慨:“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天地间无非史而已”。面对史学对象的浩渺、90后学生的现状,较多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准很难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迫在眉睫。
一、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迫在眉睫
1.专业知识需要充实
很多青年教师专业根基扎在史学深厚土壤的表层,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差错。
有位教师在教人民版必修一《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中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认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较稚嫩;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具体原因是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没有乘胜打击敌人;军事准备不足,领导失误,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
这位教师的分析看似全面具体,但仔细推敲发现这些原因的分析浮在表面。巴黎公社失败的背后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与社会的因素、群众的支持有没有关系?事实上,巴黎公社失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共和与帝制反复较量,最终在1875年以共和法国确立了共和体制,人们都深感共和体制来之不易,可以说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而这个时候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并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与支持。这个原因是教材背后的知识,需要对法国的历史有个整体的把握,对巴黎公社的认识才能够从表面走向深入,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学科底蕴。
2.专业技能需要提高
“教学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它需要独特的能力和结构。”[1]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不等于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从前者向后者的转换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诸多条件,如主观努力、前人经验、教学悟性等。
有些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出现僵化现象,往往表现在以本为本,或迷信教材,或被教参资料所束缚。有些教师不知道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如何确定,也不知道如何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效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有位教师教人民版必修三《百家争鸣》时,这样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尝试理解儒家思想对现实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百家争鸣及各学派思想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先秦文化中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仁者爱人的博大胸怀、自强不息的阳刚之美、厚德载物的阴柔之德等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显然这个教学目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确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比如一节课如何让学生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二是过分注重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倒使教学显得虚无空泛。实际上三维目标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教学目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社会需要,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精神以及学习者的特征等因素,不能随心所欲。
3.专业智慧需要提升
教学沟通能力弱化。很多青年教师在课堂当中经常“目中无人”“照本宣科”。“有效的交流沟通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它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话能力、学习指导能力和课堂协调能力。”[2]
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由于长期以来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素质偏低。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手段仍旧比较落后、僵化,严重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由于懒于思考、墨守成规,往往陷入现成教案当中不能自拔,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更无从谈起。
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学创新应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每个教师教学的自觉要求。“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3]用一流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使课堂焕发青春般的活力,燃烧生命的激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青年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继承者和创新者,他们的专业成长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曾经就台州市青年历史教师成长的途径做过一个粗略的调查,见下表。
青年历史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调查表
(以台州市100位35周岁以下教师为例)
由此可见,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教师通过个人努力使自己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与崇高的专业品质至关重要。
1.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思考、审视、分析、总结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教学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可以说反思是教师的心灵和知识的“进化”,是教师成为研究型的、学者型的名师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在每节课或者说每周、每月上完课后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意外、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反思。思考已取得哪些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推敲有待今后改进,教师课前预设和课中的差距在哪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等。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探讨其成败得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2.养成阅读专业期刊与书籍的习惯
“教师要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吸取以往教师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师的自我学习和阅读是一种重要的途径。”[4]阅读专业期刊和书籍是教师间接学习他人经验的最重要途径,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最主要形式。历史教师经常通读的教学研究杂志有《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史学著作有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以及专家学者的教学总结等。
青年教师还要广泛涉猎如天文地理、文学文艺、哲学美学、时事政治等相关内容。只有具备更深广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和处理教材,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3.做一些小课题研究,提升学科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研活动是教师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抓手。新时期教师不仅要善于进行教学工作,而且要能够进行教学研究。
诚然,我们教师往往受各方面条件所限,很难做一些大的课题,但完全可以针对日常教学中累积的问题,做一些切口较小的研究,或者参与到别人的课题中做一些子课题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增强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层次,并在成果推广中利人利己。
4.加强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同伴群体经验的相互影响中成长是教师成长的另一种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内容的不断综合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不断变革,教学情境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复杂,比以前更需要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如教师之间可以经常性开展同课异构等活动,从学习目标、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媒体使用、板书设计、学生反应、教学效果等方面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同时,教师要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学习他人之长,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找到开展历史有效教学的好方法。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得到交流、讨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和提高战斗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5.研习教学案例,领悟教学精髓
以教学案例研究为平台,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个体教学行为的优化,也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
教学案例研究具有微观性、个体性和行动性的特点,符合广大教师的工作实际和教研能力。教师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交流技能,增强其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提升其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它能够给青年教师提供最直接的启发,有利于他们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然,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很多,如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命题技术等。而最关键的是要直面现实,有一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有自主创新的意识,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去观察、分析和总结,提高自主发展的能力。
注释
[1]garyD.Borich.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M].The fifth edition.MerillprenticeHal,2004.
[2]王宪平.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汤希敏.教师阅读有三短[N].中国教育报,2001-07-19(6).?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