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充分备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前充分备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直以来是每个历史教师都非常关心和非常期望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更要求教师要有“课堂成本意识”,不能以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化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大量时间和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提高考试成绩,而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那么,怎样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实效呢?通过十来年的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认为,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而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充分的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于铁轨,基石之于高楼,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体安排,这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全国着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面对其他老师的请教:“于老师,您的课堂教学那么生动,您是怎么练的呀?”“于老师,这一课我教了几遍了,好多东西我怎么没有发现呢?”“于老师,您的这些教学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呀?”于永正老师认为,老师们问的,实际是一个问题,即怎样备课。于永正老师说,“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因此,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隐性备课最重要的是“内功”,即文化修养高的、悟性好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花的时间会短得多,效率就会高,反之就会低。”根据于永正老师的观点,我也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
首先来谈谈隐性备课,这也是最重要的。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隐性备课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下大量的工夫,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分析课标、了解学情、思考教法和学法等。我将其主要概括为三方面:备教学资源;备教学主体;备教学主导。
一、备教学资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但不是唯一,也不是权威。新课程改革与以往相比,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教材的版本多了,所以我们课堂教学既要以教材为依托,又不能围着教材转。那怎么办呢?课程标准就是我们的指南。在备课伊始,第一步就是研究课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其中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同时,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教学中,一要,根据学生实际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实地为学生打基础。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三要,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历史,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要注意,确定的教学目标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要符合学生实际和个性特点。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文,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必定会有差异,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然后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突破;课文结构的重新整合。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与重点中学的学生在什么是难点的问题上就会有不同的标准,如何突破重、难点更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既要挖得深、拓得广,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基础和理解能力。而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则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整节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同时,由于教材版本的多样化,也需要对各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重要的知识点。此外,教学资源也包括其他历史书籍和材料,只要对教学有用,就可以充分利用。
二、备教学主体 也就是备学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效。因此,这是备课环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对教材的接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实效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包括:对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有多少、思维能力、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家庭情况、班级和学校环境影响、前任教师的影响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必须了解的。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首先,我们可以采取课下了解的方式。通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的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例如,我所教的班里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一向不理想,开始我认为她是理解思维能力的问题,没有在意,只是鼓励她多思考,对基础知识多看多记,后来在与她闲聊中才了解到,她父亲已经病逝,母亲一人抚养她和弟弟很吃力,因此她一直处于是继续读书还是辍学的矛盾中,心理压力很大。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一方面向她的班主任反映情况,另一方面多次与该生谈心,鼓励她振作起来以优秀的成绩回报母亲的辛苦,尤其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彻底改善家庭的困境,使她坚定了学习的信心,不再犹豫,结果时间不长,她各科成绩都有大幅度提高,尤其历史成绩提高更大。其次是课上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神情举止,发言讨论,迅速判断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协调同步,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教师教学方法的生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备教学主导 也就是备教师自己。课堂教学要提高实效性,就需要实效型教师。实效型教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个人素质、教法与学法的设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激情的历史课堂教学也是快乐教学。这样自然营造的良好课教学氛围必定受学生的喜欢,历史课的教学实效就必定会大大提高。也就是说教师用情感来感染和激发学生,好像磁力吸铁一样,紧抓学生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语气具有感染力,有激情,并且语言精练、又有分量和深度。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在哪个环节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从而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更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备课时预想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因素,多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设身处地思学生所思,疑学生所疑,多预设几种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对于设想不到的问题,则就考验教师的基本功了,包括专业知识以及应变能力。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通过语言和激情去感染和调动学生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去感受、体验历史,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教师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通过这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还要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教法更有效率。教法的采用不能形式化,而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为出发点,无论是传统的讲授法还是眼下时尚的探究式教学,,只要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都可以为我所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任务目标法,层层设问法等,同时辅以电脑课件。而学法的传授更是备课过程中的重头戏,需要教师把教材当作例题,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展示分析历史问题的思路和过程,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还有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原因和结果、阐述历史发展规律、掌握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隐性备课后,即在备完教学资源、教学主体、教学主导的基础上,接下来就该进行显性备课即写教案了。教案也即教学设计,而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整节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如导入,讲究先声夺人,吊人胃口,激发兴趣;高潮部分,即重、难点的突破,讲究师生互动,打破沙锅问到底;小结,讲究画龙点睛,回味无穷。
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潜心思考、精心设计,这样的备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来说,无疑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即使如美国教育家卢布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但是由于教师做了充分、精心的备课,尤其是隐性备课,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也能应对自如,随机应变。所以,课前充分备课,是课堂教学提高实效的保障。
参考资料:
(1)于永正《我怎样备课》
(2)王金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