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试论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教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31阅读:
字号:|

  试论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教学

  论文关键词:高中历史 差异教学 学生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独断性的局面,在教学中采取因生施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教学。

  中学历史课尤其是高中学生的历史课程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来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知世界,认识规律,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品质,促进全面的思想健康发展。现今高中历史教学时是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决定主题,所有学生无差异的接受老师的要求,和完成老师的任务,不管其自身是否有特殊情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因此,差异性的教学方式,老师根据每位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布置不同的任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什么是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华国栋在其著作中的解释是这样的:差异性教学是指在整个班集体的众多学生中,具体的去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个体差异,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学习的教学方法。此刻,笔者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下差异性教学。

  一、教学之前的准备

  教书时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并不像魔术师那样轻松。老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去量身定做出比较完美的教学方法。可使我们怎么样开始进行所谓的差异性教学呢?当然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去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要知道他们在学习中那一块的历史情况不是很了解,并制定出特定的主题以供他们学习,还有我们也可以根据历史考试的成绩来分析每一位学生,确定他们是属于哪一类的人是记忆性比较强的,是逻辑和理解能力较强的,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的,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同,建立不同的学习档案。另外还可以的就是老师和学生谈心,谈心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能让他们平时难以说出口的问题得以袒露,同时也能了解他们学习中的难点,以供老师掌握关注。从学生口中得出他们的需要,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

  二、课堂活动多样化,使其具有挑战性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如何设计出一个具有多样性的且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挑战性的主题或者课堂活动室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想与能力,但设计的活动都是要具有能揭示某一历史知识或者到里为前提的,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可以采用神话故事,寓言小说,也可以采用归纳、演绎或者材料分析等方法。但是这种多样化的方法是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呢?非也,虽然多样性的教学和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学习能力,但每一次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其资质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不同,我们不应该将最终的统一要求和目标设定在每一个学生的头上,应该差异性对待。学生对历史得到兴趣有差异,相同内容在同一时间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异,没有必要拿一个标准要求所以学生,这样对某些学生是不利的,本人提出应该在基本的基础之上设定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方法。

  三、分组和多形式的学习历史

  可以按照课程要求来进行分组。记忆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分在一组,这样可以对他们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可以要求除了基本的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还有前景之外,还可以要求他们进行社会变革的思考,例如:可以要求他们在之前的基础上考虑一下某个时代或者朝代农业生产的状况或者科技发展的程度以及农业或者科技对社会的影响能有多大的程度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还可以将具有较强归纳和演绎能力的学生分在一组,这类学生重点可以要求他们去考虑一下当时某个朝代或历史上的某个方面或者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古代价值观和感情有一定倾向的同学可以分在一个组内,他们可以得到的学习任务就是在学习基本的史实基础上,了解所研究朝代的价值观,一个朝代的价值观影响其当时代的文化生活和生活习惯,还可以通过价值观影响当时的政治局势或者当权者的内部斗争,将感情融入在一起,也可以了解其统治者的统治方式。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可是如何引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在不断教授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差异性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动力与能力。一个优秀的老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与时代相适应,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美]Diane Heacox.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美]Carol Ann Tomlinson.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吴刚平.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美]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 试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