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主体教学法新探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47阅读:
字号:|

  高中历史教学主体教学法新探

  目前,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另一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则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才逐渐产生发展起来。进入 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搞得如火如荼的前提下,高中历史教学又如何适应时代的形势,怎样构建“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呢?一学期以来,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由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比赛,调动全体学生思维参与

  课堂教学应让全体学生思维都动起来,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竞争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学习处于主动积极、乐观向上的发展状态,这就打破了过去课堂学习气氛再活跃也有个别“死角”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实效。

  比如,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学习,在学生自主自习本节内容后,我就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比赛:看谁的课堂设计更科学、更全面,而且更有利于我们迅速、有效地掌握本节内容。结果,学生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各种各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 1)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以讲解式为主;

  ( 2)提问式教学: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包容本节主要内容:如①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②启蒙运动中有哪些主要的启蒙思想家及思想主张?③启蒙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④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等等。

  ( 3)纲要式教学:把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以提纲形式列举出来,然后一个一个进行讲解。

  ( 4)表格式教学:把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出来。主要有以下三个表格:

  表格一:英国启蒙思想家及思想主张

  启蒙思想家

  思想主张

  霍布斯

  洛克

  表格二:法国启蒙思想家及思想主张

  启蒙思想家

  思想主张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狄德罗

  表格三: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通过以上由学生自主设计课堂教学的评比,进行激励性评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争取了向别人学习的机会。

  (二)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发挥主体性学习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良好的学习伙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关系,能使他们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情感状态。在课堂教学,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组织他们积极地参与,有效地投入,为学生提供发挥主体性学习的平台。

  在教“美国的建立”这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课前部署:

  ( 1)布置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中心内容围绕美国的开国之父----乔治.华盛顿或美国的独立战争。

  ( 2)思考和讨论的问题:①北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的原因有哪些?②乔治.华盛顿对美国人民有何重大贡献?你如何评价他?③假如你是当时的华盛顿,你面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会怎么办?

  ( 3)分配讨论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即发言人。

  第二步:课堂讨论正式开始;

  第三步:各小组发言人概括总结本组观点并发言;

  第四步:分别由学习委员、班长在各小组发言人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并各自发表个人的见解。

  最后,由本人进行点评:对各小组的突出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扬,特别是对学生在处理问题 3)时所独创的“角色扮演”形式予以高度肯定。

  通过这种教学法的尝试,无论是学生还是作为任课老师,都有较大的收获:学生知识面得到了拓宽,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并且极大地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而老师呢,也在学生的讨论中受益匪浅。

  (三)采用辩论式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记得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课堂上穿插一些辩论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思辩能力。比如,在学习“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我就让学生举行了一次辩论赛。

  辩题:工业革命的利弊谈

  正方:工业革命利大于弊;

  反方:工业革命弊大于利。

  首先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搜集支撑各自论点的论据,然后在课堂上正式开始辩论:

  正方:我方的观点是工业革命利大于弊。因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主义尤其是工业革命后它所创造的财富比以往所有历史时期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这就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极大进步。所以,工业革命利大于弊。

  反方:我方认为工业革命弊大于利。确实,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对方辩友请注意,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凭借其工业革命后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比如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走上了痛苦的近代化进程,所以工业革命弊大于利。

  正方:刚才对方辩友提到了近代化进程,这正是工业革命的最大的“利”之所在。工业革命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推动了亚、非、拉美落后地区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更能说明工业革命利大于弊,至于流血牺牲这是在所难免的。况且这与社会进步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反方:请对方辩友注意: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所带来的近代化只是客观上所起的影响而已,其主观目的是掠夺当地的原材料、甚至劳动力,把落后地区变成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资本输出场所,这一切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贫穷与落后。所以我方认为工业革命弊大于利。

  正方:对亚、非、拉美地区商品的输出或进行投资,在某种意义上不是正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建立国际统一大市场迈出了一大步?这又何弊之有?从当今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角度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

  最后,我作了简单的点评:刚才我十分专注地聆听了各位“辩论大师”的辩论,我认为这虽然只是我们的一个初步尝试,但我认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双方的论据都紧扣课本内容,而且理解较为深刻。辩论时也很有技巧,能及时抓住对方的弱点予以反击,反应、思维都异常敏捷。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对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影响,我们要运用我们政治课里学过的哲学观点进行评价。“什么哲学观点呢?”“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对!非常好!”

  通过这样的辩论,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胆识。

  (四)巧设问,多角度理解,诱发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兴趣

  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必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而创设“问题情景”时,又要注意避免传统教学中由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问题的做法,而要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针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巧妙地、多角度地进行发问,并由学生回答同学的提问,从而诱发每个学生的思维兴趣。形成“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行动解决”的教学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学习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学生学会了思考,主体性将会充分得到发挥。比如,就如何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同学们会提出下面这些问题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第二次工业革命有怎样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有何显著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如何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就说明了学生真正去思考、去发现了在学习中要掌握的问题与内容,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以上只是我对如何构建和实施“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一些初浅的尝试。要想切实实施“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还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