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与现实衔接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与现实衔接
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对高中教学逐渐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能迅速做出反应,增加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另一方面要求教育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确立注重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全民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此,时代呼唤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相衔接。
一、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观念是行动的指挥棒和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确立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使历史课真正地“活起来”。课堂教学应积极挖掘现实生活与历史的联系,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自己身边,启发学生从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影子,培养学生自主设问的能力。
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借鉴历史,寻找古今契合点,对现实起指导作用。近些年,史学研究者也多以现实关怀为出发点,找准研究课题,以期为现实服务。比如2000年台湾陈水扁上台,史学专家便将目光投向台湾史;2008年中国南方发生雪灾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学者们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灾害历史研究等。高中历史教学同样如此,能用新课程倡导的文明史观审视历史,同时引入当今国家生活的重大热点问题,做到“通史识今”“学以致用”,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现实问题,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搭起桥梁。
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倡导历史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当历史具有了时代感,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学生也才会有学习历史、学好历史的动力。因此,把历史课从尘封已久的故纸堆中解放出来,与现实进行巧妙的结合,是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所应努力的方向。
二、以现实为切入点,巧构教学设计
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巧妙构思教学设计,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发生心灵碰撞,产生思想共鸣,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促使教师讲究教学艺术,不断变化教育模式,创设、优化具有现实感的教学设计。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适时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通过现实生活的体验,形成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让历史教学与现实衔接,如何巧妙构思教学设计,现从以下三个角度为例逐一讲解。
1.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相结合
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版必修1)为例:首先提问学生今年的清明节干什么去了,有学生就提到为亲人扫墓。接着问学生是否知道我们人类共同的祖先是谁,这样就引出了轩辕黄帝。然后用幻灯片展示新闻视点“辛卯年(2011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同时解说2011年有1万多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特别强调台湾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首次参加黄帝陵祭祖大典活动。接着再从学生所熟知的网络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公祭轩辕黄帝网”。最后提问为什么会有祭祖现象的出现,从而导出宗法制。学生由于对该制度不熟悉,带着想解决问题的好奇心进入课堂教学探究。
2.以电视栏目或新闻为切入点,打破教材体系,让现实与历史教学紧密连接
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人民版必修1)为例:在导入新课时,先介绍中央电视台唯一的涉台时事新闻评论栏目——《海峡两岸》,节目宗旨是“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意”。节目分为两个版块,第一个是“热点扫描”,主要报道当日和近期台湾岛内的热点新闻;第二个是“热点透视”,为当日或近期涉台热点深度报道及两岸专家对此事的评论,并对两岸各个层面的交流交往进行跟踪报道。首先提问台湾问题的由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由此引出“一国两制”,接着针对该制度的含义、形成过程以及意义逐一进行探究。然后提问为台湾量身打造的制度在什么地方得以成功运用,这样就引出港澳问题的由来,以及港澳回归的过程、原因及意义,同时播放香港回归视频,让学生体验历史。接着提到为何台湾问题至今还未解决,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从而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最后设计一个“为解决台湾问题献计献策”的课外拓展活动。
3.以地方发展为切入点,使历史教学与现实巧妙衔接
以《向“距离”挑战》(人民版必修3)为例:由本课第一目“立体交通的诞生”想到我们重庆于2008年7月20日提出“五个重庆”,即“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首次在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定为重庆的战略决策。其中的“畅通重庆”就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于是由播放“畅通重庆宣传片”导入新课,引出第一目知识点;再从播放“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无线城市宣传片”引出“穿越大洋的电波”;最后由“重庆武隆沧沟微博卖瓜”导出“改变世界的网络”。其中可设计关于交通、通讯和网络的利弊探究,由于这些都贴近学生生活,踊跃发言者较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真正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历史事件本身,更应该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史学服务于现实的功能,做到以史为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要学会多观察,关注时事,留心身边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历史教学与现实相衔接,真正开展新课改。
参考文献
[1]汪兴涛.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活动课程开展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3).
[2]包秀侠.如何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教学[J].时代教育,2010(12).
[3]李林海.历史新课改教学新理念[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3).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