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5阅读:
字号:|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知识涉及面广,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学生难以掌握,抽象性知识也不少,容易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对知识的学习极其不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通过制作地理教学软件,使讲授的知识具有动态感,图文并茂,再配上音乐,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学生不必十分精通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即可获取大量地理知识,这对地理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1.2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又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1.3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容量,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学生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去当地亲身体验。而单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觉得知识是抽象的,有时还因国外的地名多而晕头转向,害怕学习地理知识。通过电脑播放一些该国家或地方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以前差不多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应用多媒体教学后,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可学完,还可进行相关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反馈的信息得知,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这方面知识。

  2.在“海洋权益”教学中强化国家海洋主权意识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施后,原属公海的1.3亿平方千米海域划归沿岸国家管辖,其面积略小于全球陆地总面积。由于管辖范围的不同,所占有的海洋资源与沿海国权益均发生重大变化。“海洋地理”模块是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开设的。

  海洋权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权益争端的实质就是海洋资源争夺,是经济利益的争夺。在黄海,存在着我国与朝鲜和韩国的渔业利益争端;东海是中、日、韩三国渔民共同作业的渔场,渔业矛盾很多。此外,东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也存在争议,主要有日韩84000多平方千米共同开发区内的油气资源争议、东海中部油气资源争议、钓北坳陷油气资源富集区争议等。如果钓鱼岛归日本,则我国将损失海域面积6—7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16—18万吨。南海的渔业利益和油气资源利益争端更加尖锐,南海南部我国断续国界线以内的油气资源争议区约27万平方千米,涉及资源量约78亿吨(主要在万安、曾母、文莱—沙巴盆地)。周边国家在我国断续国界线附近每年开采的石油达5000多吨。

  3.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由于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对于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而言,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论是相对超前的,所以高中地理教学往往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可能对地理学科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体现“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的原则,这也成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针对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一方面可以提炼核心问题,分层次小步子层层剖析,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突破难点。例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中,可以紧紧抓住“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描述季节?”两个核心问题进行追根溯源式探究的设计;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在多和杂的知识点中,紧紧抓住了“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地球上的水如何存在?”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习有针对性、有方法,并有可能产生“完成”和“成功”的体验。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可以把复杂的区域问题展现在简单的几何地图上。

  4.渗透乡土地理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把乡土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在平时多储备知识。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材料积累收集,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21世纪的学生不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当地水泥厂甚多,空气质量很差,路上拖拉机满载“层理构造”的石灰岩,学生不会视而不见,课上我就水泥厂的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如何根治这个问题?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人说:“把水泥厂砍掉。”有人说:“税收怎么办?如何给国家公职人员开工资?”有人说:“上除尘设备。”……课后学生的积极性仍很高,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有的甚至给县委书记写了建议书。试想:如果教师单纯地进行填鸭式教学,纸上谈兵,就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当然更不能引起共鸣,何谈素质教育?

  搞好乡土地理教学,在适当情况下学生也要进行野外考察。地理学习,重在地图,学习地图重在方向。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学生会说:地理教师肯定出门不会转向。我说:不一定,有时也会辨不清方向,但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很快辨清方向。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向;白天,可以根据太阳、机械表、树枝的轮廓等。并且让学生仔细观察学校内的大槐树,南面树枝茂密,北部枝条稀疏;南部的热量条件好,因此枝繁叶茂。

上一篇: 浅谈新课改理念与教师教学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