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地理高考备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地理高考备考
我省高中新课程已实施三年,而2010年高考也就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第一年高考也已尘埃落定,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从立意、内容到形式均产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就要求广大高三师生改变传统复习观念,积极探索地理高考复习新思路和新方法,以适应高考地理命题立意及思路的变化。我根据自身经验及地理学科的自身特征,提出以下几条备考策略,以期能对高三广大师生的复习备考有所裨益。
一、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高考地理复习目标
在复习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考核目标、要求、考试范围,做到有的放矢,尤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项能力目标不同层次的要求。新课标环境下的教学内容虽然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但新课标的弹性、灵活性使编写出来的教材不再追求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有很大的跳跃性,不同版本教材对新课标的不同理解而使教学内容的编写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把准新课程标准,以某一版本教材为主,灵活地取舍其它版本教材内容,把高中新课程理念统领到高考地理复习中。
二、注重对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学科知识内在联系
高考试题虽以能力立意为主导,但仍着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大纲背景下地理课堂是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的,而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是按照模块教学,就一点充分展开,而不强调原有的知识体系。但是从新课改省份近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来看,还是要求考生有清晰的学科知识脉络的。这就要求老师在高三地理复习阶段,要帮助学生把模块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加深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
三、重视图表的训练和信息的提取
我们常说:“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地理图表信息的判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图不成题”成为地理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注重考查考生根据图表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解答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准确判读地理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推理,不仅是学生能否入题的关键,更是高考取胜的法宝。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各种图表类型,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还要让他们建立图表之间的联系,图表之间的变式,图文之间的联系。
做到课堂上重视重要图表的解读与分析,深入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课后通过读图、填图、画图等方法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
四、三大模块采取不同的备考策略
(一)、自然地理和地图——侧重“懂”
自然地理在内容上属于理科,它依赖理科作为工具,虽然规律性强,但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文科生来说。例如经纬网、光照图就与立体几何知识密切联系,海水的盐度、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岩石、矿物又与化学相关联,对大气的水平运动、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问题的理解而要借助物理学科。针对这一特点,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复习中讲懂讲透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练习要偏重对原理、规律的运用;要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二)、人文地理——侧重“用”
人文地理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其主要内容包括工农业生产活动的空间布局,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人口和城市问题。人文地理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经济问题,在内容归类上属于文科。人文地理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学生记忆的负担相对较重,宜采用文科的学习方法。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侧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区域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还要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紧密结合。因为人文地理问题并不是孤立的,确定某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需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三)、 区域地理——侧重“熟”
地理新课程明确指出,地理有两个特点,综合性和区域性。高考地理综合题往往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其中,世界地理主要用线段(经线、纬线)限定区域范围或使用小比例尺的大区域图给出区域范围,中国地理主要是提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重点问题(或区域选点)运用高中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说明,由此可见,区域地理试题是考试内容与要求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三地理的复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 立足基础,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归纳与表述
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仅要立足基础,让学生对高考考点过关,要将知识体系网络化、综合化,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且要能用地理术语规范的表述出来。
六、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总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所以,让学生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是学生能否突破自我的关键。对此,我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把每次大考的错题汇编起来,用红笔修改,并写上解题思路和反思。在临考前一个月,学生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复习错题集,就相当于考前清醒剂,能够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在每次作业批改过程中,我都要针对性的写上评语,鼓励他们的进步,但同时指出问题、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更多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践行先进高效的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实现有效复习,高效备考,争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