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材四个版本之三圈环流
浅谈高中地理教材四个版本之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教材的编写上不同的教材版本(新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因为对学生的要求标准不同,因而在侧重点上也有不同。他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并且都有贯穿自己的编写思想。
人教版:
新人教版中并没有出现“三圈环流”这样的章节,它属于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属于大气的运动---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在说明三圈环流之前用一个活动来让学生自己探究理想状态下的单圈环流,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出三圈环流。在分析的时候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进行解释,将不同纬度间的环流模式分解成三个几何图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和空气运动方向,以北半球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其中加入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三圈环流的模型,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和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描述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画出其分布模式图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描述地理知识和总结地理原理的能力。利用图解的方式说明不同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是不同的,让学生联系到前面所学的知识,使得学生能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为后一节说北半球的冬夏气压中心做铺垫。体现出因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方法。
湘教版:
“三圈环流“在湘教版必修一中属于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第三节: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材一开始直接说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热力和动力因素,并分别指出其形成的气压带的名称和分布。用三个小标题分别叙述不同纬度的环流和风带的形成和特点,结合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让学生产生空间感,体现地理的空间思维,但是少了对极锋的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自成一小节,图解和活动一起,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图中找到各气压带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接着论述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填表,增强对各气压带和风带的了解并归纳对气候的影响,加强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的培养。在“三圈环流”这一知识点上教材层次性明显,知识的基础性,连续性和相对完整性强。
鲁教版:
鲁教版教材中“三圈环流”出现在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中的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第四小节: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材首先讲述大气环流的的概念和其重要意义,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北半球为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分析比较详细,先是说各气压带是怎么形成的,再说因为气压差异存在而产生风,从而形成各风带,同时强调极锋的形成,密切联系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和风的知识。简明扼要的说明全球有六风七带,让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同时用图解释气压带和风带是因季节的变化而移动的,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通过文字和图结合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感,使得学生容易理解,降低了学习这一知识点的难度,内容简单而且概括性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中图版:
“三圈环流”出现于中图版中的第二章: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材用两幅图(第一幅: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第二幅:三圈环流模式图)来解释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条件不一样,第二幅图是在第一幅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条件(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而得出的结论。图解十分形象生动,让学生容易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接着讲是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而引出全球的六风七带:结合地图先分别说各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再说各个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构成高,中,低各纬度环流的气流;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思考降水的多少与气压带,风带的空气运动方向的联系,发散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对三圈环流的理解。又用不同季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位置结合文字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的,进一步使得学生产生地理空间思维。这一部分以用图分析为主,充分体现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
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对于“三圈环流”都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述,让学生对地理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认识;都按照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地理知识符合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学生的要求。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对三圈环流进行加工处理:从宏观方面来说,在新人教版教材里是从大气环境角度论述,湘教版和中图版是从物质运动和能量的角度论述,鲁教版则是从圈层的角度论述。从微观方面说,新人教版注重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的模型,注重学生自主动手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湘教版地理教材基础性比较强,层次明显,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能容易理解三圈环流,在内容上注重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中图版地理教材更注重地图语言,在解释三圈环流上用几幅图进行分析,同时还附加思考题,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贯穿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的地理思想,在内容上注重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鲁教版地理教材降低了三圈环流的难度,使得学生容易入手,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在内容上注重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虽然地理教材的版本不同,但是对于“三圈环流”这一重难点地理知识,四个地理教材版本都花了大篇幅进行论述,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的知识和原理,从而能理论联系实际,让地理变得有用,更贴近生活。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