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情境的创设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面对这一新的教学任务,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就必须在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方面下功夫。本文简单阐述了几种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微笑面对学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心境,并且学习心境与学习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理课堂上,教师如果总是绷着个脸,面带怒气,神情凝重,学生就会产生恐惧、沮丧的心境,同时,情绪也将受到压制,思路拓展不开,这样便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经常是面带微笑,亲切自然地面对学生,学生就会感到教师是和蔼可亲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必然会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进而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态度。因此说,微笑面对学生是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情境的前提。
二、做好课前导入
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好的导入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好的导入方法有很多,例如:质疑法,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水循环”这个知识点时我就用了这个方法。我先让学生回忆李白《将进酒》的诗句,然后我问他们:黄河之水为什么是天上来?奔流到海真的不复还吗?又如时事导入法,热点新闻具有鲜明的时代,通常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习选修六《水污染及其成因》一节时,我就利用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这个热点新闻做了导入,在讲授新课前,我先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太湖蓝藻为什么会疯狂生长?很多学生会说:因为太湖中产生了富营养化现象。我接着问:什么是富营养化现象?为什么太湖水会产生富营养化现象?为什么偏偏是在五月爆发?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这时候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出了,趁此时机我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三、联系生活,结合热点
新课标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我们的地理课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即在地理课堂中要经常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和时事热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并用地理的原理来解释这些事件,让学生知道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和态度。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后,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祝塘镇的工厂大多属于什么工业区位类型?发展这类工业我们有哪些区位优势?2、祝塘的培蒙印染厂,永信铝业,自来水厂布局合理吗?为什么?3、祝塘很多企业污染很严重,但镇政府却仍大力支持其在当地发展,为什么?学生利用刚刚学过的地理知识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又如在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问问学生:九月份刚开学时大约几点天亮,几点天黑?到元旦时是几点天亮,又是几点天黑呢?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天黑天亮的时间会发生改变?这些活动的设计不仅可以用来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可将课本内容引入实际生活,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可谓是一举双得。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经常联系身边生活实际,更要关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事热点,将地理的“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例如,在复习“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时,我就联系了2008年1月的南方冰雪灾害事件,以此做为案例让学生分析:1、造成南方地区这次冰雪冻害的天气系统是什么?2、从区际联系的角度分析此次灾害可能在哪些方面给南方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依据灾害的关联性,此次冰雪灾害可以引发哪些次生灾害?4、为了避免类似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害,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又如,在学习“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联系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旧金山站的传递,以此为案例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祥云”火炬在旧金山的传递从北京时间凌晨4点15分开始?当时旧金山是几点钟?当时北京与旧金山的日期是同一天吗?又如在学习选修二《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时就可以联系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事件分析其成因,产生的危害,防治的措施。又如学习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时,就可以联系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
四、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再现性,色彩鲜艳的启发性等突出特点。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展现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另外,投影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简言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为具体,化疑难为容易。例如,学习“上升补偿流”的概念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演示表层海水在离岸风的作用下,形成离岸流,进而导致沿岸表层海水不断减少,而底层海水不断上升补偿的过程,这样的演示形象生动,学生对上升补偿流概念的理解就会比较容易,印象也会非常深刻。又如在学习火山的形成,海啸、台风的灾害等内容时,也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刺激学生的知觉,使学生想学爱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说,多媒体的使用为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增加一个新的手段。
五、积极开展课堂活动
“人教版”的地理教材中,几乎在每章或单元之后,都附有配套的地理实践或实验活动。而新课程又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一些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例如,在必修三《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节中,我就安排了一个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方式的角色扮演活动,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分别扮演政府官员、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开发商等角色,并给他们五分钟时间,进行组内讨论,然后要求每一组指定一个代表发言,并说明本组拟订的开发方案及理由,本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又如在学习了《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节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模拟110指挥中心调度员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从接到警报到派出警车的全过程。又如,在学习《认识环境管理》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
综上,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我们做到:善于运用心理学规律和教学艺术,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认真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和态度。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