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地理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结合地理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精髓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教师应依据学科特点,从不同的侧面找出实施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字:创新能力 新课标 地理教学
Summary: Comrade Jiang Zemin said: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progress of a nationality, is country's flourishing forever motive force, educate it in training nationality's initiative spirit and training creative talents, bearing the special mission. "This, to paying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initiative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o put forward the clear request. The marrow that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is implemented is to regard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goal. Mr. should find out and innovate the breach educated from different side according to th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 , train students' initiative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new lesson marking Geographical teaching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新的教学理念不再是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是偏重书本知识,而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圈子中跳出来,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改变。创新性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这是与传统教学过程的显著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做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如让学生以讨论、交流、辩论、答辩、收集整理资料、操作教具、使用电脑、实验器材、上网、通过口头或作品向全班展示汇报等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创新的行为不是被迫的,而是他们自觉自愿的行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成为教学过程的主旋律。要给学生充分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和选择的机会;成为学习、创新和时间的主人。培养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变“被动式”吸收为“主动式”探索。同时,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一个“趣”字,体现一个“创”字。让学生学于活动中,在活动中求知、创新,以趣激学、激创,在趣中探索,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学习实践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创新性。学生学习与创新的潜能得到开发。从而实现在学习、探索中培养创新人才。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新的教学方法应蕴涵着“教会学生学习”和“教会学生创造”的现代教育理念;采用自学讨论法、发现法、合作式、探究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创造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诱发学生的灵感等方面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的教学环境。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和增强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变。作为教师只有站在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审视教学的价值,就会看到,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够传递知识,更在于能够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传递知识是一个中介过程,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教学的根本价值是使学生会思考、能创新、能发展。教学也不只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品格。因此,创新性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评价,也不再以教了什么来衡量,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来衡量。原来衡量教学质量是否处于理想状态的指标,是传授知识量的多少,新质量观下衡量教学质量是否处于理想状态的指标,是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多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积极实践,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