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融入课堂 让课堂贴近生活
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
一、概述说明:
本节为高中地理必修课下册第七单元第六节内容,教材主要阐述了商业中心的形成、布局的基本原则、基本形式及商业网点形成、密度、效益和形式。作为人文地理的内容,往往采取教师的讲授为主,适当辅以谈话和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这教学习惯于得结论,按课本的知识体系进行,对应试教育非常行之有效。而适应新课改要求,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应通过丰富的图象资源和身边生活的案例入手,设计一些问题,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结论,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轻松地生活。
二、设计目的及思路
本节讨论的是城市中的商业地区,作为我们生活的城市必定有本市的商业中心以及网点,何不就用同学所在的这个城市作为例子,现身说法呢?这样可以使课堂更为生动,内容也更加新颖,可以增添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可以让同学们对富阳的商业地区进行简单的描述,对他们掌握的情况有所了解,安排好问题的难度。接着以问题进入,引出商业中心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在讨论富阳这个例子的过程中把课文内容深化,融入到学生心中。
三、操作过程
1、问题导入
假若要开一家服装店、或一家电器商店或一家早餐店,你认为分别开在哪里比较合适?
(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教师不作任何评价---为本课教学铺垫)
“开店经商是商业活动一种形式,作为商业活动,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越来越起重要作用。”反问“如果没有商业活动,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刺激学生的想象,激发情感)
2、新课教学(围绕身边的案例和图象,展开思考,感悟结论)
出示富阳桂花路商业街平面图,让同学来说说该地有哪些店家,各是什么功能。(学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接着由这个例子提出总结性问题:
⑴、作为一个商业中心由哪些部门组成的?各有什么样作用?
⑵、这些地方能够形成商业中心条件是什么?
⑶、商业街和商业小区存在什么样差异?
围绕上述问题,我引导大家通过对图的分析,比较,由同学们得出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组织形式,及分布特点。(学生自主探讨,印象深刻)在此基础上,有意思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再谈谈“作为商业中心存在的问题,应如何改进?”大伙儿非常涌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桂花路商业街缺少综合性的商业网点,不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和娱乐等综合需要。。。。。”另一同学补充道:“缺少一些必要的交通设施和卫生设施,易造成交通拥挤等。。。。。”(学生的回答,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们敏锐的思维)
3、再出示城东市场示意图,指出这是商业中心,两者在布局上有什么不同?并遵循什么原则?
在同学们稍作讨论和思考后,我让一位同学对这两幅图进行对比,作出回答,并及时加以归纳:
⑴、前者人口稠密,市场广阔的城市中心地带,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⑵、后者,交通便利,地价便宜的城市外围地带,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接着,我再让同学举出一些身边的例子来说明这两种原则。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举出杭州延安路,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前者经过分析是市场最优原则,而后者是交通最优。
4、学生活动
问题的讨论:如果让你开一家超市,你准备开在哪里?(出示富阳市区地图)
实施:分组进行。问题指引:①富阳市状况是怎样的?②要考虑的影响其区位的因素有哪些?③综合这些因素进行考虑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老师从旁进行适当的指导。时间大致为十五分钟内。
时间到,四个组分别有四位同学作为代表发言。最终讨论的结果是:要考虑的因素有市场、交通、地价等,通过综合考虑,有两处地方,一为中光花园附近,一为花坞桥附近。两种结论各自的支持者再派出两位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理由,进行PK。最终,考虑到花坞桥离另一家超市距离过近,而距离较近的地方最好不要有两家相同经营店,而且地价较高。最终敲定为中光附近,周围有较多居民区,有市场,且地价便宜,交通较为便利。
其实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讨论过程中学生对于书本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生硬的条条框框,而是体现在实际生活当中,变成了灵活有用的知识。
5、商业网点的讲述
首先引导同学们分析平原和山区在自然环境上的不同,再对大家说:“你要开一家茶叶店,你会选择在山区、农村还是在平原、城市呢?使同学们悟得: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对于商业网点的效益问题,我主要让同学们思考这样问题“身边许多人到上海、杭州等地开店经商,且收入彼丰,为什么?”从中悟出那里商品的来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的消费市场巨大。
对于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我让同学们自己介绍身边商业网点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固定形式——商业街;流动形式——货郎担”最后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给同学们介绍电子商务的便利及进行网上购物的方法,把课堂的学习推向高潮。
四、教学反思:
这一节一个明显的特点运用生活实例,这给我引发的思考,地理教学应树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应采用一些源于生活中的生动案例,来与学生一起分析、总结其中的道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另外作为教师应不是简单的地理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本节课中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三组图像的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有着很好的说服力。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要充分地运用多媒体这种先进教学手段,发挥地理图象作用,这既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增加的感性认识,从形象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运用地图等直观教具提出问题或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训练。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