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论高考大方向下对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8阅读:
字号:|

  论高考大方向下对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

  【摘 要】 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试,但是对于高考而言,学生们就不得不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虽然近年来,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改革一定是一个过程,在没有结束之前,很多问题还是存在的。那么对于高中的地理而言,学习的方向就一定要紧跟高考的步伐,而高考也俨然成为了一个大方向。高考的试题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考知识到现在的考创新,而地理的教学也应该从原来的知识积累到如今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针对在高考的大方向下,讨论对高中的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考 地理教学 指导作用

  1 引言

  对于高中生而言,所学的知识必须一切向高考看齐,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而对于老师们而言,一切都在为学生们努力准备,帮助学生们找对方向,不断努力,最后面对高考。结合高中的地理教学,由于当前高考的考察范围越来越广泛,考察内容也不断地追求创新。虽然地理是一门记忆性学科,但是高考的题目中也更多的出现了考察学生们创新联想与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学应紧跟高考的方向走,根据高考的方向变化,教学的方向也该有所改变。

  2 教材的淡化与考试选择

  高考不是水平考试而是选拔考试,这已是开宗明义的事情。地理教材与教学一贯是以水平教学作主体要求的,随着选拔考试地位重要性的逐年增强,若承袭“依纲靠本”的套路创制高考试题,那简直无法操作,无从选拔。为了拉开成绩档次,命题人曾经采用“爬坡”题的手段,以便让高分成绩应运而生。年复一年,坡复一坡,结果命题“走火入魔”,试题答案要求的时间跨度多达数百年,空间地域则横跨欧、亚、美,好生了得!笔者曾戏言:“这样的题目,若请大学地理教授应试,别说高分,便是及格者恐也寥寥。”一根指挥棒把路越指越窄,从教材内容中寻找答案可以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命题人当然也就“黔驴技穷”。这一现象出现以后,教育界及社会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关于命题方向的争论,可谓沸沸扬扬,命题人、教材编辑、地理教师各有其说,焦点仍然集中在试题,何去何从。命题人的智慧与改革一样是逼出来的,因为不改不行。当选拔考试的既定要求明确之后,命题人的思想获得了解放,从此,在书本上寻求文字答案的状况不再出现了,背课文的教学方法受到冷落,随之,对教学的影响便是“淡化教材”。

  所谓“淡化教材”,开始难以理解,文科地理难教的怨气一度弥漫不散。教学中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与处理,绝大多数教师功底颇深,游刃有余,困难的是试题参考答案无法制作,只有靠“大运动量训练”,以数量对质量的办法来弥补。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教师大呼其答案难作的时候,考生成绩依旧上升,教师尚且难答的问题,学生应试却较圆满。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命题的选拔要求与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可以并需要通过教学来得到统一的,“淡化教材”只是照本宣科的反动,“淡化”是一种现象,本质则是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强化教材”。对地理教材内容,若不作出精密解析或准确抽象,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及高考应试效应都会大大削弱。因此,为进一步体现高考选拔人才这一特定目标,命题者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创新试题。

  3 地理教学的意义与试题的方向

  地理试题如何创制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或制约,多项因素需要在相当高的标位上进行综合平衡。其中最值得注重的莫过于试题现实的社会效应,这是史学功能的必然。地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及史实的生动性特点,通过试题得以顽强表现,在正常情况下,“资政”与“教化”的史学意韵不可能不占有命题人的思想主体。1998年试题的主体精神集中在地理、经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爱国主义是试题灵魂,科教兴国、统一市场的建立是世界史命题的重点。试题所要求掌握和认识的均围绕中外地理在经济和文化成就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与当前改革开放大潮和谐一致,对我国现时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具有可借鉴的现实意义。如,对人民公社错误的实质性批判、日本科教兴国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南北美州统一市场建立的成功与失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再评价等问题,都不只是停留在表层知识的要求上,其深层涵义,正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急切需要的宝贵财富。这样的命题动机、思路、目标对中学地理教学将具有鲜明、突出而又久远的导向作用。

  4 命题的拓展与创新因素增加

  怎样学习地理,长期以来在重记忆与重理解的关系上,一直是个热点话题。不太在行的人都相信学地理就靠死记硬背,从对史实的记忆到对概念的记忆,多多益善。事实上,为了考大学,高中文科学生的背记能力已发挥到极至境地,足以令教师惊叹!机械记忆的应试效果曾大大促成命题者以反猜题的姿态加以应对,偶尔也有较偏较怪的试题出现,以防止高分区的过分扩大和考分的过度集中。这种态势曾考验着命题者,也逼着命题者不得不在考试能力上下气力,对考生有创新能力的要求必然要提上日程。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知识信息空前增大,对信息的组合与剔析的精确性越来越高,同等的信息怎样提取其价值,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意识强烈的人才能把握住科技发展的方向。一个民族若远离墨守陈规而又拥有创新的文化氛围,这个民族必将是一个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民族,现代社会只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能进入优秀民族之林。基于这个认识,地理教学与选拔人才的高考命题,务必贯彻创新精神。所谓创新,当然是在大量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展开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不仅不会同传统教学与考试相矛盾,而且恰好是传统的继续与发扬。既然如此,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目标,重点不是考知识,而是考创新。所以,试题的活性因素较多,是替考生开辟创新思维的条件。

  5 结语

  地理教学在改革,是因为高考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固然不能长久,即使可以勉强过关,也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创新与活性思维越来越成为教育考察的主线。高考与地理的教学改革也说明了一点,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要求具有灵活的思维,因此,两者在相辅相成中发展前行。

上一篇: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野外考察活动...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