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教育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论地理教育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摘 要: 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地理教育 创新素质 培养方法
当今世界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将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的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地理学综合、动态演化及多科学交叉等特点,决定了它将成为培养各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之一。所以,只有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这一主导方向,地理教育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学生创新素质提高的必要性
对新世纪的中学生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地理新课程标准精神,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教育者应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培养创新素质。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培养创新人才者必先创新自己。面对时代的要求、未来的选择,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重新调适自己,不应再满足于死守一本书,教好一堂课,而应率先垂范、锐意进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积极投身到创新实践中去,探索出相应的规律。只有教师把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建立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并自觉地将知识传授和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珍惜和保护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潜能与闪光点,才能塑造学生的创新个性。
2.1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地理教师肯定会注意到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因此,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而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处理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2.2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地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发展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2.3改变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增强创新意识。如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简单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3.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地理科学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地理知识是无限的。人类有限的生命只有在掌握有限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发现,推动地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学习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旨在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课堂、课外等不同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智能等创新素质,达到“授人以渔”,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3.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创新能力是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人们贮备的知识、思维的千军万马,迸发出新颖的独特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知识、思维、能力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地理智能体系。地理技能和智能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桥梁。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智能。
3.2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地理科学实践性较强。较强的地理技能对学好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吸纳信息和进行科技小实验等基本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及一切课内外教学活动,均表现为信息的交换。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其收集信息技能的高低。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看地图,学会看地理图表,学会基本观察和观测,学会发现各种地理表象等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技能就能收集到尽量多的地理信息,然而这些原始的地理信息还是混沌的、杂乱的,要使其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记地理笔记,将地理信息反映到地图和图表上。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有序而系统的地理知识。各地理知识点之间往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只有掌握各地理事象的内在的本质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
3.3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
地理观察力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源泉——“进料站”,地理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储存库”,地理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关键——“设计室”,地理创造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主机房”。地理创新智能为上述能力的综合。
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又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培养学生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分析性地理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智能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占有尽量多的地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而一个人的地理知识占有量,又依赖于良好的记忆能力。记忆的实质是在头脑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创造力是学生智能的综合体现,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创造兴趣。创新智能以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为特点,好奇心是创新智能的动力来源,是创造力的起点。其次,还应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广泛质疑,点燃学生创造的火种,激起智慧的火花,不断增强创造力。
创新是人类不竭的源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责无旁贷的重任,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也是无穷无尽的,还有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地理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其创新素质的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多给学生以激励、唤醒和鼓舞,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