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设计
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设计地理教学,从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地理课堂精彩起来。
关键词:学生;自主探究;创新
地理科作为高考中文科综合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正日益显现。不少学生因为高考地理失分严重,不但影响了文综成绩,也影响到高考总分。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学生对地理产生了恐惧心理或者厌恶的态度。其原因一方面与地理本身的学科特点有关,比如很多地理概念较为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对于文科生来说,这本身就是其较为薄弱的地方。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简单化有关。这些都会导致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地理基础打不牢,知识上欠债多,最终无法收拾。要改变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想办法让地理课堂精彩起来,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习地理,乐意学习地理。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探究问题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地理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中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大气受热过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就设问:为什么说“霜重见晴天”?为什么晴天的天空呈蔚蓝色?这两个问题属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是同学们讨论一阵之后却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于是我便趁势引入课题,并告诉学生:“如果我们了解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答案就可迎刃而解。”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开始分析课本知识内容。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内容自主探究后,对初始时老师设问的答案有了隐约的理解,却无法清楚准确表达出来。此时,我通过板图,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并重点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然后,回归初始问题,学生终于豁然开朗。此课我通过巧妙设问,吸引学生自主探究,再加以简要辅导,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从自主探究中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
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宏观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地理教师要结合实际,尽可能地勾绘地理板图和自制简便易行的教具,以弥补购置教具的缺陷和不足。只有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具,辅以生动的演示,才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知识印象。同时也可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教具以及演示过程,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节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我在教这一内容时,与学生共同做一个模拟演示,把教室空间模拟成太阳系,将学生的视线比作太阳光线,拿着地球仪绕教室四周走一圈比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日期,地球上的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状况,将演示结果的理论知识用表格形式板书出来。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增强了空间感,很容易地得出由于地球公转特点才形成了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的更替。直观、形象的教具和生动易懂的演示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为证明学生的创新观点提供了场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利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必修三的《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节,如果按照课本知识编排,用传统的讲述法进行教学,课堂将缺少生机,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有全面而实质的了解。于是,我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存在显著对立的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设计出“地理辩论会”的教学方式。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能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积极参与,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课本的知识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四、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模拟各种地理现象,可以让学生“周游”各地,达到亲临其境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将会更好地展现出地理学科知识包罗万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例如,我讲解必修一《山岳的形成》这节时,实施了“三步教学法”。第一步要求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通过网络搜索出我国的华山、日本的富士山等,并详细了解。第二步让不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他们的收获,分别给对方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山体。第三步要求学生总结出两座山体的显著特点,并要求在课后形成手抄报,在班上展示。课堂结束前的5分钟,我再用多媒体展示了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类型山体的特征,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和区别出不同的山体。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知识,还促使学生更主动深入地学习,也真正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地展现地理学科的现实意义与趣味性,本着“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把学生吸引过来。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