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盲生在地理课堂上活跃起来
让盲生在地理课堂上活跃起来
让盲生在地理课堂中活跃起来就要努力改变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一成不变的面孔,选择多交流、多合作、多鼓励的学习方式,努力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笔者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多交流,让学生的感官动起来
盲校学生因完全或部分丧失视觉功能,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程度的障碍,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使他们在空间概念、整体认知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与模糊性,导致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比较被动,有时只是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所学知识,久而久之,在课堂上表现不活跃,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笔者采用加强交流这一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种交流既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生与生之间的交流,还包括师生与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之间的交流。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的感官在交流中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活起来。
(一)宽松的学习环境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处在青春期的学生,都存在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发问,盲校的学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视力缺陷,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较少,因此,思维能力受到更大限制,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很幼稚,甚至存在谬误,或者可能都不能算作是一个“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尊重与宽容,创设一种宽松的交流环境,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到平等;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感到放松;激发学生主动尝试的欲望,尊重学生与教师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去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地思考,畅所欲言,放心交流,大胆实践。
(二)自由的交流过程
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尝试、自主操作、合作交流、质疑解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交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讲授初中地理第一册《天气和气候》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教法:
1.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开课初,教师展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图片,提出问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之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并不是有多少精彩的表演,而是开幕式当时的天气状况如何,这是为什么呢?”让低视生与全盲生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通过师生交流得出结论:开幕式当时的天气好坏将直接导致开幕式的成功与否。这样,在进入下一个环节之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2.动手操作,调动热情
对于主要天气符号的学习,对盲生来讲是个难点,如果教师单纯枯燥地讲解,学生肯定不会真正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事先准备自制的主要天气符号触摸图,让学生们仔细触摸地图后,辨别并识记主要的天气符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可以说在“玩”中轻而易举地学会了知识,从而体会了学习的乐趣,爆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
3.用心实践,活跃思维
在学生识记了主要天气符号后,提出问题:一个小雪花表示小雪,那两个小雪花呢?那么大雪跟暴雪又如何表示呢?同理,降雨的符号呢?学生们用手摸图,用心思考,说出答案,教师指导并适时进行口头评价和展示性评价。学生在实践中,再一次熟悉了降雪和降雨的符号。
4.发现问题,鼓励探究
在活动实践中,有学生发现:“在这些符号中有一个风的符号,这个符号的各个部位都代表什么意义呢?”教师抓住此问题,鼓励学生再通过触摸地图进行猜想,然后教师点拨指导使学生加以理解。教学中,这种学习方式最能刺激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升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5.整理知识,掌握方法
在本课的最后,教师提问:“主要天气符号我们通常是在电视中最常见到,你们想不想做一次天气预报员呢?”让学生通过整理本课知识点,做一次低视生与盲生互相结合的小组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的吸收,让学生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本节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前课堂表现呆板的学生活跃了起来,他们学会了主动思考,并乐于讨论交流,在轻松愉悦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一改以往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模式,主体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变成了积极主动的互动、探究式学习。
二、多合作,让学习氛围活起来
当今国际上兴起的教学改革新潮流——合作教育,认为“人的个性要求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个性的自由发展,个人的一切才能和精神力量的发展和解放,应当是教育目的”,“学校应当为发展学生各式各样的才能和天资开辟天地”。日本企业界要求的人才标准是“有个性的人,有能力的人,能与人合作的人”。为了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地展现学生的才华和个性,笔者设计了一些填图与制图实验,启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照本宣科。这种做法往往比单纯传授效果更理想。由于盲生动手操作机会少,因此动手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安排低视生带着全盲生,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巡回指导下,通过填图与制图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如讲《中国主要山脉》时,安排低视生阅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用语言表述出各山脉的名称位置,盲生在《中国政区触摸图》中标出山脉位置与名称。
另外,教师也可将学生分组自己制作教具,如讲《中国地势》时,安排学生利用胶水、沙土等材料制作《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在制作过程中了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的走势特点。
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三、多鼓励,让学习过程活跃起来
有专家认为,个别盲生在生理残疾的同时,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障碍,他们自我意识强,不善于与人交往合作,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自尊,人称“超自尊”。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盲生这一心理特征,积极创设情境,适时给予引导与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又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从而让整个学习过程活跃起来。
让学生体验成功,对其自身现在的发展乃至终身发展都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以真情打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和关注,让每个学生至少在某个方面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想学、乐学,从而达到会学。一个班级的学生肯定会存在个别差异,对待这种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应该帮助每个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一种愉快开放的学习空间,可以设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开放性的问题,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回答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体验学习快乐的同时能够主动去学习地理知识。
总之,教师只有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才能创设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让盲生在地理课堂中活跃起来。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