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课堂教学中的无效行为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9阅读:
字号:|

  课堂教学中的无效行为

  在新一轮课改情势下,我们经常提有效教学,把有效教学看作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有效途径。但是,当我们在不断追求课堂有效教学的同时,出现了很多无效教学现象。前人曾说过: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课程改革也不例外,难免会出现无效教学。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回过头来,把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无效教学记录下来,课后加以总结、反思、改正,然后应用到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出现明显的进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通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下面几种无效教学现象。

  一、课前复习中的无效教学。

  在新授课以前,通常会对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容易出现两类无效教学现象。一类是没有提出问题,先提问学生。这种情形经常在不经意间出现,容易产生的不良后果是,学生可能因为准备不足或紧张而不 能答出 老师所提问的问题,而导致复习回顾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复习回顾的时候,尽量先把问题提出来,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类情形是出现以罚代教的无效教学。以罚代教的情形多数 任课 老师都有过经历,我也曾经施教过。教学情境是在复习提问中有多个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自己的情绪立刻被激怒,一时控制不了恼火的情绪,可能脱口就发出罚写的口令。可能是一两遍,有时可能是十遍。当学生把罚写交上以后,如果再提问相同的问题,能够完整回答下来的顶多有一半,而其他的学生依然不能掌握。此时,我们就体验到了这种以罚代教的方法并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这种以罚代教的教法在《有效教学》中被称为负效教学——期望的悖论。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彷徨过,当听了一位老教师课后,我受到了启发。在课堂上,当他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他没有采取罚写、罚背的措施,而是让提问没有过关的同学,自己课下准备前一节课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上课时,提出问题让课下准备的学生“抢答”,以此来弥补上节课的准备不足。同时记录下课堂提问表现成绩,作为学期末学分认定的参考依据。经过亲自己实践以后,发现给学生机会去弥补课下准备不足,而不是通过威严去惩罚学生的教法,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合作探究学习容易产生空洞效果。

  新课标要求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一般通过课堂活动能得到很好的展现。因此,在新教材中,每一节课都设有教学活动。课堂上针对教学活动的处理一般是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如分组讨论、辩论会、演讲……不同样式的授课方式,让课堂气氛生机盎然。然而,热闹的课堂氛围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我们有时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课堂知识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能力的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教材中的活动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想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教师之间不同的教学风格,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课堂合作探究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要有引起学生合作探究兴趣的问题。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引发学生兴趣的潜在优势,人文的、自然的,有许多事例、图片和问题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针对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出现不同的声音,如果只有一种声音, 那么 老师的启发教学就是失败的。例如一个简单的问题,雪融化了什么?如果只出现一个答案:水。这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我们更期望出现更多的答案:例如春天来了、溪水潺潺、柳树吐绿等。新课改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再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讨论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合作探究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探究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点拨,学生之间交流,师生之间协商对话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在学习第二册第三单元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以前所学知识,大胆提出课本内容中没有涉及的影响因素。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个较为宽松而有秩序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容易被忽略的教学环节——课堂小结。

  课堂结束前的小结环节,容易被多数教师忽视。有的认为不重要,有的因为课堂容量大而时间去小结。失去这个环节以后,首先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不够完善,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一个模糊的课堂知识结构印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弄不明白,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下降。《有效教学》中将教学效率表达为:教学效率=师生教与学的收益/师生教与学的投入。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行为越有效,就会以少的教学投入取得大的教学效果。

  一个清晰完整的小结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例如要问由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1999)是哪一年的春晚节目,看过的人可能不一定人人记得,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记得这个小品最后的这样两句话,宋丹丹说的一句:“我十分想见赵忠祥!”赵本山说的一句:“来前的火车票谁给报了?”所以,课堂结束前的小结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要是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印象:这节课我教给学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这个环节可以在授课结束前进行,也可在讲课中分段进行,最后再做总的归纳总结。可由学生归纳,也可由老师归纳或结合进行。但归纳总结要精练概括,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或者进一步引伸、深化。

  “……古往今来,为数众多的悖论为逻辑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食粮。”

  ——N·布尔巴基

  所以,把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教学行为积累起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去反思、探究,逐步把“无”转化为“有”,那么无效教学将不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绊脚石了。

上一篇: 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