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试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地理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学科,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传授地理知识与技能、发展地理能力和智力以及培养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中学地理教学让学生学习到终生受益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然而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的目标是否达成,到底有多少的实效呢?
什么叫教学的实效性?简单的说,就是教学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广义的中学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是指通过初高中地理的学习以达到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狭义的中学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出发,无论站在学生的角度还是教师的角度,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体现在学生应对各类考试尤其是高考时所能体现的得心应手的程度。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地理教师,每一位老师心里都明镜似的清楚,一个正常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少则学过三年地理(初中两年高中一年),多则学过五年地理(初中两年高中三年),当他们走出中学的大门,有多少人可以体现多少地理学习的实际效果?
先谈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除了部分农村中学,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初级中学都有着科班出身的地理师资队伍,也按课标开齐开足了地理课程,初中的地理老师也同样严格地进行着常规的课堂教学,也进行着热热闹闹的初中课程改革,也有着书面的结业考试制度,从教到学到考,我们都做到了。那为什么走出课堂绝大多数学生连七大洲四大洋也不能说出?上海到底是省还是市也不能肯定?埃及在欧洲还是非洲也不知道?自然也就更谈不上空间位置了。这些具体的地理知识尚且如此,那些抽象的诸如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我们就更别指望学生知道了。可是,在初中地理课的开篇就是我们认识的地球,我们的地理老师可是精心设计了教学,仔细讲解了地球仪上的经线纬线知识的,那我们的教学实效呢?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教?学?考?如果说是教的问题,几乎每一个初中地理老师都会大呼冤枉。因为我们跟语数英老师一样做着严谨的备教批辅,我们比他们上更多的课时,带更多的班级,教更多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心力。显然问题不在教。学生应该是教学实效性的体现者,学生对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程度,主要取决于他对该学科的认同度(在此不想苟同传统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说,因为现代学生的兴趣基本与课堂无关)。那么学生的学科认同度来自什么呢?自然来自学了之后有什么现时好处!人都是很功利的,孩子也一样。数学考了满分与地理考了满分所带来的“好处”显然是天差地别的,前者除了表扬还有奖励,还有学生本人心理上的愉悦;而后者可能就落下一句“考了满分又有什么用”的揶揄,留给学生一肚子的郁闷。而社会包括学校、家庭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认同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学科认同度。这样,我们不得不说到考试,教育体制和考试模式才是教育的指挥棒,才是学习的指挥棒,才是真正影响社会、家庭、学校乃至学生对学科学习认同度的根源。应该说,真正让我们初中地理老师无法体验教学成就的恰恰就是中考的模式。在我国,无论在什么样的地区,发达不发达、城市或农村,尚未有哪个地区将地理列为中考必考科目,地理被永远钉在“副科”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因为中考不考,所以学生不学,故而老师教了也白教。何谈教学的实效性?
再说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国家基础教育的初衷是好的,为提高民族素质,在基础教育中普及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但学生在我国大的教育和考试体制下,同样也是极为功利的,当他觉得他所要学习的东西与他将要面对的高考无直接关系的时候,他的学习态度和实效是要大打折扣的,他全力以赴的是高考科目,对仅仅只是会考的学科一定是漫不经心的,会考不影响高考的录取,还有一次又一次的补考作保障。可能也正是高中会考的实效让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感觉意义不大,故而在许多省区高中会考早已夭折。连会考都不考的科目谁去学?!即便是坚持着会考制度的福建省,因为其会考是针对层次较差的学生,地理教学的结果不是实效,而是老师的心力交瘁、学生的焦头烂额抢记强记之后在会考试卷上留下的一点“时效”而已!这样的劳命伤财,完全扭曲了地理学习的本意,何谈教学实效?
我们的行业似乎注定了我们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可能都在做无用功,这是我们地理老师的悲哀。为了达成地理教学的本来目标,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怎么做呢?这似乎又不是中学地理教师能解决的问题了。我们的愿望只是当学生走出初中地理课堂的时候,能“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当他们走出高中地理课堂的时候,能“上略知天文,下略知地理”,这便是我们所期望达成的教学实效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