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试论高中地理网络课的教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8阅读:
字号:|

  试论高中地理网络课的教学

  一、我的困惑

  在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始终在困扰着我:

  困惑一:许多学生对地理课不重视,视地理学科为可有可无,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喜欢地理课?

  困惑二: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如何实现地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

  困惑三:从高考文综考试的发展来看,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获取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始终是学生发展的“瓶颈”。怎样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工作中进行过多种尝试,比如地理知识竞赛、地理辩论赛、地理小课题研究等等,希望能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

  参加计算机培训,学习网页制作后,我的眼前好像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网络教育信息突破了时间、空间、人物的局限,教材、教师、课堂不再是教育信息的唯一源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成为我和学生认知的对象,成为教育信息的来源。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很短的时间内,各种信息能够很快地传递和反馈,学生会很感兴趣。

  在网络环境下有几个特点。

  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同时具有选择和操纵的机会;

  学生可以利用原先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知识;

  学生有互动的机会;

  学生能获得建设性的反馈;

  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亲切温馨的气氛中……

  这样有助于实现地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有效性。我想在地理课上进行网络化教学,应该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更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地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并把地理信息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从高一开始就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应的能力培养贯穿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始终,学生们主动思考、动手尝试、搜索信息、合作探究,一定会全面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我的工作就是在认识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积极营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探求地理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的路径。

  二、我的教学实践

  我开始进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开发一些专题教学资源网站:首先对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精选适合进行网络化教学的内容(一般一个单元选择上1节网络课);然后我先成为“网络搜索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过滤出对地理教学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剪裁、取舍、加工,择其精华及其与教材的结合点,达到与教材内容相互渗透融合、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目的;最后进行专题教学资源网站的开发,在开发网站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地理学科的特点,重点放在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方面,如读图,使用和分析地理图表,运用信息技术绘制简单地理图表,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和反思以及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等,同时注意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进行了网络教学(学习)模式的实践:其基本环节如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网上协作,交流表达——课题小结,解决问题——网上测试,自我评价——课题延伸,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根据课程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相关素材,以此设计学习情境。从创设学习活动情境开始去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活泼的气氛中去发展。

  从创设学习情境来看,一个大胆的假设、一则有意义的新闻等,只要是可以引出学生将要进行探究的问题,都可以是创设的情境。

  例如可向学生提供。

  仿真情境——模仿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请学生像魏格纳一样研究大陆漂移;作为科学家研究地震,弄清地震的成因,关注研究地震的科学方法;地震预报技术以及它的可靠程度;结合本地区地质情况,研究发生地震的可能性。

  审美情境——展示祖国名山大川的美景风光、独特的地质地貌、古老的文化遗产、各地的民俗风情……地理的结构美、秩序美、和谐美会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情境——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对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而产生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真实感受,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动态情境——动态和律动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

  如在《中国文化旅游》的校本选修课中,首页我以悠扬的中国民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并设计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可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身临其境,来领略探索中国的古老与文明吧……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直接原因。学生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对使他愉快、有美好体验的事物产生兴趣;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产生兴趣;与自己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产生兴趣、对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对紧密联系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兴趣……

  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我截取了《宇宙与人》的视频: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光,无数未知的领域,奇妙有趣的世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这一切会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发自内心地要了解、要研究、要探索。从高中的第一节地理课开始,使学生朦胧感受到学习地理学的意义,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样,这一节课自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会不自觉地进入自主和探究学习。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根据学习主题,我提出一系列问题,更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普雷斯顿·詹姆斯曾经用三个问题总结了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分别是:“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在哪里?”“它意味着什么?”。提出探究的问题应注意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它是什么样子的”涉及这样一种基本思维过程:怎样去观察并表述那些占有地球空间的事物?在地面上千变万化的现象中,如何去选定要进行观察的地理现象?这样一个通过观察地理事物、现象而在头脑中形成抽象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

  “它在哪里?” 是一个空间定位的问题。包括“从已知的生存空间出发,向哪个方向移动,走了多远?怎样去衡量距离和方向?当到达你视界以外的地方时,又在哪里?”。

  “它意味着什么”这一个问题,主要涉及对地理事物结构、相互作用、相互比较以及它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思维。

  如:在《常见天气系统》中的案例学习中,鼓励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同灾害天气,对其形成、分布、危害及防御进行探究。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比如有关台风的问题?

  台风在哪里形成?

  台风的结构?

  影响我国的台风活动路径?

  台风的灾害?

  卡特里娜飓风对新奥尔良的影响?

  飓风与经济……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访问《气象灾害》网站进行学习,并将自己探究的结论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阐述。

  网络环境极大丰富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学生仿佛能亲临其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发展。

  (三)网上协作,交流表达

  同学们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又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老师的协作等)。可在网上申请交流论坛或留言板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同时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研究“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产生的原因,如何预防寒潮、防御气象灾害等进行分析。大家发挥特长,合作自制演示文稿或电子文本,完成各自的课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的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个体从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这样做的结果是各小组充分展示了研究成果,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其潜力得到了挖掘,而且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课题小结,解决问题

  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由学生完成不同课题的小结,教师作适当补充。从而解决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中,我将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网上冲浪,探究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即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各小组的研究方式主要以资料的收集、整理、筛选、归纳、创造等为主,研究成果以各类电子作品展示为主。各小组做好明确分工,我则根据各小组的需要,对研究内容、制作技术等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突发问题时加强协调工作。

  (五)网上测试,自我评价

  在教学中,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期望,发展潜力、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了“个别化”教学,这样既突出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又体现了因材施教。

  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我设计了测试网页,由学生自己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反馈给学生,学生个体就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各方面表现、学习结果进行简要的评价,弄清自己学到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反思学习的过程,以便更有效地调整今后的学习。

  (六)课题延伸,学以致用

  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使学生不再受教师营造的特定教学环境的影响,而可以通过网络融入人类巨大的知识宝库。

  课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资料或访问相关网站;鼓励学生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地理学科的独特之处。

  在课余我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教师提供辅导,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在活动中发现、提出问题,就会自己钻研,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学会与他人合作,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制成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页展示,实现资源共享。

  组织学生对环境监测站、长春市第三制水厂和汽车厂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参观和考察,学生分组研究水资源的现状和使用情况、水资源的污染与处理情况、污染水的危害、废污水的处理等,学生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发出了爱护我们的水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坏境的呼声。我想,只有当环境保护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中,深入到他们的日常行为中,环境保护才不是空话,才能落实到实处。

  三、我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到,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地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实现。网络化地理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学生主动地从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访问相关知识网站获取所需资料,学生提高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实践我有如下的结论。

  1、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现代网络技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认识、识记、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地理网络课的学习,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水平提高,能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注重信息的原始来源,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水平提高,学会在各种有效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水平提高,分析和解释信息,并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案。

  参加过网络学习的学生在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人荣获一等奖、十四人获二等奖、六人获三等奖。

  学生们说,高中参加网络学习,收获了一笔财富。

  (1)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在论坛上交流、协作,养成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思考和表达、交流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所有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论是键盘输入、网页制作还是上网收集资料皆有进步。在撰写小论文方面,得到老师的规范指导,现在做起来得心应手,受益匪浅。

  (3)中学时代参加社会实践,大开眼界。参观长春市自来水三厂、污水处理厂、参观汽博会、一汽第一轿车总装线、走访长春市质量检测中心,一汽销售中心,到一汽大众总装线装车、开车,到农安万顺参加学农劳动等等。为他们创造的是第一笔社会实践财富,这些阅历好像一本书,就是一本书,胜过一本书。

  2、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将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都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方面来考虑教学方法,一是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活动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二是从学生如何主动探究和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角度,研究学法和教法,使教法为学法服务。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

  3、活跃师生互动方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我的多重身份: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是指导者,又是促进者。通过网络的交互性特点,实现师生的双向交流,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享学习成果,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也发现,网络教学也有一些不足,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备课量更大;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注意力易分散;教学秩序的控制更难等。可采取一些办法,如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有时可切断外部因特网;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等。同时,进行网络教学必须与教务部门、电教部门协调好。

  通过实践我深刻感受到,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丰富教学环境,注意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地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再是掌握和占有地理知识,而是培养地理观念和能力,即培养地理信息的收集和筛选能力,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 试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