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如何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
试议如何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
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就是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其情感因素得以培养,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地理课堂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融洽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不要唯我独尊,夸自己过的桥比学生走的路多,老师的话就是一言九鼎,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面对稍有懈怠的学生,觉得自己是对牛弹琴,就责骂学生、发泄不满。同时,教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能诱发学生焦虑心理,压抑课堂气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如果教师将不良情绪迁移至课堂,将会诱发学生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既影响当堂课的教学,又波及学生以后长时间的认知活动。如果师生关系恶劣,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就会受到抑制,各种潜力就会被埋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把鼓励带进课堂,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地投入课堂,让学生大胆地答题、大胆地创新;把民主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只有心情舒畅了,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愉快地学习;要关心和帮助后进生,不歧视后进生,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并要能理解和宽容后进生的稚拙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氛围保持轻松、和谐。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1. 设定教学目标,分层教学
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是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是优等生能发挥余力的。
2. 灵活运用教法
和谐的地理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应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时,要切忌通篇讲、满堂灌,无尽无休地分析、讲解,而应培养能力,把加强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同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例如,课的起始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发展阶段,可用揭示矛盾、比较对照、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课的结束阶段,可用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还应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例如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小组人员的搭配与角色的安排,每个小组不应全部是优先生或后进生。这样,教师就能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手段艺术化
教学手段的艺术性越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走进课堂,而应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在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应在发挥挂图、模型、实物、自制教具等传统的直观教具的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比如高一年级地理中的“地球的运动”,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及其范围,配上简洁的解说词,再辅以关于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等的表格,填空练习并作出结论。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就会掌握得牢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