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谈高中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9阅读:
字号:|

  谈高中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命题充分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提供信息,设置情境,考查能力”成为近年高考命题中常用的方式,在近几年来高考改革的文科综合测试试题中逐渐显现出来。分析和研究近几年文科综合测试的地理命题,老师们可以看出:高考试题立意深刻,情境设置新颖,设问开放独特,为学生提供阐释、评价和思考、想象的空间。试题要求学生学会在各类知识材料中,认定、选择、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结合学生头脑储备的信息,迅速做出分析判断、推理计算,然后组织答案,完成要求,解决问题。这些能力要求应该是高三地理学科复习备考过程应当面对和解决的。我就高考地理学科计算能力的培养,谈几点认识:

  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地理计算能力考查

  有的教师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可以讲这是综合素质的考查,即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水平的高低。深入研究、分析近几年文科综合的试题,地理学科命题的“能力考向”异常突出,尤其是考查地理学科计算能力的试题年年出现。例如: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的第1~2题(据图分析晨昏线的位置和刻度,推算地方时和经度值,计算区时);第3~4题(据表格数据,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第36题(据等高线地形图作剖面图中的水平距离、海拔高度和比例尺计算)。2002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的第5~6题(据经度值,推算时区,计算区时和时差);第8~9题(据等压线图气压差,推算等压线的数值,判断风向)。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的第1~2题(计算地方时,夜长);200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的第9~l l题(图像分析,计算,分析,计算地方时);200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的第7题(计算距离)。200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的第9~11题(日偏食、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差)。2007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的第6、7、8题(地方时、经纬度、地方时与日出)及综合题第40题中降水量数据统计图的判断和简单的推算等。另外,近几年的广东、上海、山东、江苏、天津、重庆、四川、北京等地的高考地理试题中,考查地理计算能力的试题,更是屡见不鲜,在试卷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考试卷的评卷统计反馈上,考生地理计算能力试题的得分率较低。或许这就是高考命题者屡屡考查计算能力的另一缘故吧。

  二、地理学科涉及计算能力考查的知识点

  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 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的地理考试内容和地理学科《教学大纲》的知识结构,初步研究和分析,涉及地理学科计算能力考查的知识点大致有:

  经度和纬度度量;时区划分;计算时差;求算地方时和区时;日期变更;地理方位估算;中心对称点的分布;比例尺大小计算;等高线设置和等高距计算;坡度大小、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测算;自转和公转周期、速度计算;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日出日落时间和昼夜长短计算;正午日影。气温垂直递减率;对流层逆温;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计算;气压差计算;饱和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小;各月、年降水量的估算;气温年较差。水平衡原理计算;海水温度和盐度计算;河流年径流量估算;人均径流量计算。地壳厚度;海底岩石年龄;地震的震级与烈度;地质年代;地层顺序和年代。资源(能源)构成比例;森林覆盖率。产业部门结构比例;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城市人口比重。环境污染指数等等。

  三、地理学科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为充分适应高考能力导向,应对实际中地理计算能力考查。在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偿试了下列几点做法:

  1、注意运用地理数据,明确地理概念

  地理学科计算能力的基础是立足于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地理数据(或试题情境的数据材料)和基本地理概念。对于地理数据,学生必须准确地记忆其数值和单位;对于地理概念,学生必须精确地掌握其涵义,确保计算过程的有序进行,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前者如:地球自转周期的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时间;黄赤交角的度数;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垂直递减率等等;后者如:森林覆盖率;人口密度;环境污染指数等等。

  2、善于提取图形信息,寻找已知条件

  高考地理学科的试题特色就是图文并茂,利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图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新高考考向:注重对考生基本地理素养的考核,强调知识的综合、联系与迁移。与时俱进,高考增加应用性能力型的题目,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学生的迎考复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必须善于提取地理图形信息,寻找、发现、获得地理计算的已知条件。这一点成为解题的关键。例如:200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第9~10题,学生必须从图形中分析地面气温与高空气温的关系,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是在对流层中高度每上升1000米温度降低6°C,高于此数值则上层气温低于理论气温,会导致气流上升剧烈,空气对流显著,飞机会发生颠簸;反之,低于垂直递减率,上层气温高于理论气温,气流上升缓慢,飞机可以平稳飞行。然后进行计算比较,即可得出结论。再如:200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第7题,学生必须利用图形中的经度差、纬度差,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推算出两地间距离。

  3、理解地理原理与地理事物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地理数值的计算过程,强调准确而科学的计算方法,因而,地理计算离不开地理学科的特点,学生必须对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有着深入理解与掌握。学生把原理弄清楚,计算过程也就明确了:学生若能够理解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计算的方法与思路将更加简捷,计算结果将得到事实的验证,这一点尤为重要。例如:2002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的第6题,营业时间推算为8小时,要保证24小时营业,就必须有三个金融城市,而且它们两两之间的时差刚好8小时。把这一点联系世界24个时区分布规律,答案就清晰了。再如:2007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Ⅱ的第5题,要求考生在完成两个基本判断之后,进行粗略的估算完成选择:任何地方日出和日落的时间与当地正午的时间差相等,即上午有几小时,下午也一定是几小时;赤道以外的任何地方除了夏至和冬至两天外,一年中总会至少有两天日出和日落的时间相同,这样的两天与夏至(冬至)的时间间距相等,这样,就可知:所问的地点夏至后约2个月的日出时间与该地夏至前两个月的日出时间相同,从图上可以读出,日出时间约为2小时,即白昼时间约为20小时。

  4、加强地理学科内计算能力与知识点的整合联系

  现在高考的新改革,大胆地舍弃偏题、怪题,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强调学科体系,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上提出“把好自家门”,即搞好学科内的综合,突出地理学科的思维性。这一点在地理计算能力考查中也显露出来了,表现在高考试题组合型(综合型)题目上,一题多问,多因素的计算结合分析比较,定量计算结合定性解答(语言表达)等方面,因而,应当加强地理学科内计算能力与知识点的整合联系。例如: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第36题,测算(海拔高度)能目测到经过H处车辆的地点,用地形剖面图(计算比例尺、海拔)解释(估算相对高度)并简要说明理由(有否障碍物)。又如:依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推算(或估算)晨昏线位置和日出日落的时间,进而说明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季节变化。再如:分析比较山地气温、海水水温和地壳内部地温的变化情况,必须同时联系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水温度垂直递减率和地壳内部地热增温率的大小进行实际计算。

  5、注重推算、估算、测算、运算、换算和验算训练

  除此之外,学生的地理学科计算能力养成,必须经过平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重大地理事件或复习内容,进行经常性地训练。计算能力训练可以分解为推算、估算、测算、运算、换算和验算等几种练习方式,或认真的推算,或粗略的估算,或精密的测算,或简捷的运算,或灵巧的换算,或反复的验算交替进行,增加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快捷、准确、熟练的应变能力。例如:读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用眼力估算一月和七月的气温数值,用直尺测算各月的降水量,推算全年总降水量。

  总之,学生在高三地理学科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计算和答问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即对基础地理知识的掌握必须扎实、准确、熟练;对基本地理原理与基本地理规律的理解必须明确、科学;对基本地理技能的运用必须娴熟、快捷、正确;对笔头表达的地理用语必须简明、扼要、层次清楚。

上一篇: 谈高中地理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