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互动课型”探索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10阅读:
字号:|

  高中地理“互动课型”探索

  为了使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更要让教学成为一种享受,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开展了“师生互动课型”、深化民主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就我们的理解、实践做一总结,求教于各位同道。

  1理论依据

  “互动课”指的是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它包括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学生与社会间的互动。它着重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其依据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和“全面依靠学生”的现代教育观念;“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的课程观以及“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后教”和“以学定教”的方法论,以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境界,“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2基本程式

  2.1课前预习。预习在课前进行,但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导读题进行课前预习,自我探究。

  心理学家斯腾近年来研究了成功学习者和不成功学习者的阅读活动差异时发现:成功学习者比不成功学习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文章的难点上。学习预习的导读题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任务而设计出来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时把握重点、难点、有效地监控自己的认知,提高效率。学生经过自我探究,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对于难于解决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印象,并提出一些自己学习中的疑问,这样就明确了上课时同学、老师探究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2.2合作探究。探究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两个步骤Z: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学生对于自我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步,学生公开探究答案,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点拨,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操作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索者,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恰当点拨,要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时,要把握时机,该隐则隐,该显则显,不可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

  2.3知识整合。整合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归纳概括,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提炼教学内容的精要,形成知识结构。无论是布鲁纳倡导的学科的基本结构,赞科夫强调的理论知识,还是瓦·根舍因等所坚持的“范例性”,都力图使教材内容日趋结构化。归纳整理知识结构,使地理知识体系化、网络化,有利于学生迅速理解、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记忆与再现知识,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归纳知识结构,可培养学生高屋建瓴,驾驭教材、寻觅地理规律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解题和治史能力,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2.4练习巩固。练习是检查目标达成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通过学生对习题的完成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学习方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教学,直至教学目标的最终完成。

  3流程图式

  课前预习→合作探究→知识整合→练习巩固

  4注意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认为,互动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要想成功操作,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4.1预习题的编制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为互动课的主体是学生,问题的探究主要由学生来完成。预习题的设计如果超出了学生的水平,就会导致学生无从探究,造成课堂“死机”现象出现;如果设计的太简单,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开发,还会使大多数学生认为不值得探讨,而不屑于回答。因此,预习的设计,教师必须深研教材,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使一系列问题形成一种爬坡式,提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兴趣,触及学生思维盲点,驱动学生对未知的探究。我们认为预习题的设计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①设计的问题应揭示出教材或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矛盾。学生才能产生认知心理上的不平衡,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②这个有矛盾的地理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也就是将问题设计在“最近发展区”——既需要深思熟虑,又是力所能及。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每节课的每一道题都设计的非常精彩,但起码可以做到每节课有2、3个出彩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活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

  4.2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氛围。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反之,课堂上的冷漠、呆板、乱哄哄,将使美好的设计落空。这要求我们的组织教学中做到:

  一要民主。现在的学生参与意识很强,教师一定要有民主意识,要在思想上树立平等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视学生为平等的学习伙伴,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绝不能搞“一言堂”。

  二要有节奏。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开始上课前25分钟注意力比较集中,以后由于大脑疲劳,注意力逐渐发生迁移和分散,课堂操作,活动节奏要主次分明,避免单调枯燥,一节课的后半段要适当让学生的大脑松驰一下,以得到短暂的休息。一次讨论、一阵笑声可以使节奏得到调节,然后再让学生注意力处于新一轮的“紧张状态”。

  三要幽默。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情绪的两极性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消极的或减力的。积极的增力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愉悦兴奋的情绪使人积极地活动,消极的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厌烦萎靡的情绪就使人懒于思维,昏昏欲睡。”实践证明,幽默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那种积极的增力的情绪,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要适时的评价。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信心,发现自我,促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探究成果,不要随意否定或贬损学生的观点和结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体会到进行探究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要看到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激发广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进取、能于探索创新的地理学习氛围。

  4.3互动课型模式我们仅仅是进行了初步的探过和实践,教学成绩虽然取得大面积提高,但如何使模式更加完备、更加科学,如何在上课过程中“有模式,不唯模式”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

上一篇: 高中地理“专题作业”刍议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