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一、地理素养的内涵
中学地理教学新的方向和内容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物产+地名”,仅仅介绍地理现象的特点和分布的教学思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培养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从新课标的理念可以看出,高中地理教学需要让学生具备的地理素养应该包括这样的几个方面:一是物质层面上的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的掌握和提高,二是精神层面上学生正确的地理态度和地理情感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学使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更要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也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方法。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除了有关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方面以外更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中呈现给学生的丰富的图像、图表材料,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量收集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料,利用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图能力。例如在教学“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大气各个圈层的特点这一内容时要引导学生阅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通过图表总结出各个圈层的基本特点。
2.创设开放和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往的地理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相信学生,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的难点内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昼夜更替”、“四季的变化”入手,带着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考、争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开放和宽松的教学氛围,注意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究者的地位,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展开相互讨论,并且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领会地理学科的科学学习方法,并且逐渐培养他们大胆质疑、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防止学生思想僵化,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充分利用素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从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都是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并以此为主线来构建和编排课程,在课后的活动中涉及很多关于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观点。例如在教学必修下册8.4这一节课中安排的阅读材料《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之所以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对人地关系在时间上有个宏观的把握。教师在安排相关的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以分析鉴别,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导学生既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也关心身边的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乃至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不光是单纯的地理知识的讲述和堆砌,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应该注重学生整体地理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真正能够做到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并且让正确的地理观指导这一代人,影响这一代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