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在中国已经开展了一段时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让其勇于思考,探索,在学习、生活中注入自己的活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高中教育以其知识量大,难度深著称,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谁能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因此,如何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一直是一个难题,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素质教育,逐步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并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提高,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1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摇篮,它也是孵化创新意识的最合适的温度或者说是最佳的环境。
1.1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民主。当代社会是知识科技发展与膨胀的社会,学生接触与接受的东西也比较多,旧式以教师为主体,专制封闭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历史,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不能再围绕一个人转,学生才是学习和接受知识的主体,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谐发展,发扬民主才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这种和谐发展的核心就是学生价值的发展,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以课堂为平台,激发情趣。人的兴趣爱好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她)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积极、执着地探索未知地理世界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所创新,就应该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学生觉得有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反之就会消极被动。课堂是学生与老师接触交流的最佳时机,作为教师要善于掌握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把课堂作为平台,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地理永远对学生具有一种魅力,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知识,学有快乐。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有以下几种方法:
1.2.1精彩引导,吸引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导入一定要精彩,最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时带给学生惊喜,让其提高学习的热情。例如,常规的教学是教师说教引入,可以用一些有趣的例子,但多媒体引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电影,动画等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引入方式的效果更为显著,学生这堂课的学习热情更高,也增加了一些现代气息。
1.2.2思潮起伏,环环相扣。如何做到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能紧跟,理解呢?一定要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多方联系,建立思维线索,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目的是使思路顺畅,易于理解。同时好的知识也要通过各种启发,引导手段让学生吸收理解。因此,让学生思潮起伏是一个维持其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文中,冷锋,暖锋的形成可以用多媒体分步演示,让学生脱离书本,归纳总结其形成过程,课件中注重色彩,声音的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像,颜色要有明确的区别,以便于学生认真观察。采用直感直观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解该知识点,并留下深刻印象。如此学到的知识在其创新素质培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3灵活多变,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拘于某一种定式,要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学生争论的话题,随堂设置一些小型议论,让其各抒己见,探索结果等,例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结果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吗?”在分析了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之后,留给学生思考题“为什么洪水日益频繁?你认为防治洪水灾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这种灵活多变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热情,努力把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1.2.4创设问题,设置情境。创设疑难问题造成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创新与积极性。如可以利用厄尔尼诺现象与我国的季节特点之间的冲突,让学生分析研究为什么在一个本应该温和多雨的季节,天气却连续高温大旱?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又可以巩固学生对我国降水熏蒸特点的认识。
2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2.1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的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例如:“如何把南极洲丰富的水资源运到沙哈位沙漠,使其变为绿洲良田”、“如何开采月球上矿产资源”、“人类怎样向外星球移民”、“如何减轻巴拿马运河太繁忙的义勇运输”等问题,十分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2.2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表象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达知、情、意的思维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老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的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例如: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通过这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
3.1开展好课内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在学习了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的小组比赛。学生集体的智慧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轮廓、形状、地形、气候、生物、化石、地层、火山、地震的分析,甚至神话、典故、传说、风俗习惯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3.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有发展创造力的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3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性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等。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同时有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才能实现的一个目标。因此,我们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都要树立创新教育意识,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相信,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中国,学生的创新素质会不断提高,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