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调查表明,中学地理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学生会喜欢上这门课;相反,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基于这个认识,笔者在实践中反思,试图找出符合学生一般认知规律的途径。
一、个人素质的影响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的主体是高中地理教师,他们的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理念,提高专业能力,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应具备系统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设计师,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文化、心理、地理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培养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我们既要掌握丰富的地理学专业知识,还要深刻把握地理学科特点和学术前沿动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增长教学智慧和才干,坚持不断学习。高中地理教师只有完整、系统、扎实、精深地掌握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只有深入透彻地了解高中地理新课标所列的主体教学内容及相互间的关系,才能明白它们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才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观全局地分析教材,灵活把握、处理每一节地理课,使知识在教学中不只是以生硬的符号形式存在,而是以思想、精神的方式出现。
2.教师应具备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从央视的“百家讲坛”中我们不难得知:近几十年来,史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已被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所采纳,高中地理教师应密切关注地理学和考古学的新动态、新成果,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不会在知识大潮中沦为地理的守旧者。另外,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因此,地理教学一方面要从多角度对重要地理问题作微观分析,另一方面又要作综合的、整体的研究,即宏观地由前后(时间)、中西(空间)的往复观照来审视地理。这样才能把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才能使自己的地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3.教师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针对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首先要将教材内容问题化,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按照“质疑——思疑——解疑”的方式进行问题求解。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学生的认识结构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教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教学方法的采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1.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地理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导入情境很重要,如果教师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场白,让学生在开开心心的环境下学习,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2.语言交流不能省,评价要及时合理。教师在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如果缺少必要的语言交流就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网页上去了,整堂课也变成了“死”课,缺乏活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及时合理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客观的评价,并要以鼓励为主。
3.合理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是当前的时尚之一,但教师应注意所谓“无课件不公开”,“没有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似乎课堂教学就无法开展,素质教育就无法推行了” 的观点。必须承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仍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可挖,但应注意:第一,它是一种辅助手段,它始终必须处于次要地位,而非主要;第二,它适用于某些课时,并非全部的课程都应该使用多媒体。
总而言之,地理教师在一堂地理课的前前后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理教师是地理课的编著、导演、演员,同时也是地理课的导游和技师。当然,要当好这些多重身份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必须不断地用现代化的手段和理念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因此,地理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自己在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确定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有阶段性、有选择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并创造出良好的业绩。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