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德育渗透最有效的策略
论学校德育渗透最有效的策略
摘要:学生的德行也不是三两天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校是教书育人最理想的场所;利用学校的师资、课堂、网络、校园环境和各种教育活动进行全面的德育渗透,把德育渗透到校园里的内一个角落,产生累积的教育效应,是德育育人、陶冶品行最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德育 德育渗透 德育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优先;而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作为教育专职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 已形成了共识。在诸多的德育措施和手段中,“渗透” 是最为行之有效的。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人的德行也不是一蹴而成的。必须要有一个感知感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对学生形成一个长期的、一贯的、全面的、系统的、撬动心灵的累积教育效应,最终转变为自觉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
一、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是学生在校最主要的场所,如果在这么多的课程和在校时间里缺少了德育,而仅仅是政治课、班会课和集会等场合进行德育工作是很不够的。学生的德育素养是不易形成的。更有甚者,如果学科中的观点与学校的德育理念相悖,更会动摇学生原有的德育基础。所以要重视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观点协调一致。要像抓通教材、抓教师备课、抓作业批改、抓能力培养一样抓德育渗透。
各学科的教材,都是依据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该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编排的,而德育内容也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如此一来,学生长期长时间接受德育教化,学校的德育思想就慢慢内化为学生的德行。
以英语八年级上册为例:各单元各知识点中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二、树立“全面德育”的思想,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人人都是教书育人的导师。所以在学校的各项工作环节中,都应该考虑德育的元素,生动的、有机的、全面的渗透德育育人理念和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的工作实效。
一是全员参与德育。既然德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就不仅是班主任、政治老师、德育主任和校长的事。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人员,全校师生要共同参与;学校无小事,事事有德育,学生有状况,人人都主动去处理。形成“人人都抓德育,事事与德育有关”的德育工作大环境。请看下则案例:
初二甲乙两男生在下课后在课室追逐打闹,乙不小心撞到桌子,人和桌子一起倒在地上;桌子面板脱裂,乙膝盖手掌擦伤出血。事发后的整个处理情况如下:
1,一同学马上去报告班主任和值日老师;班主任和值日老师马上赶去课室;
2,班主任立即指派两学生扶乙去医务室。校医进行检查和伤口医治;建议其去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3,班主任指挥学生整理课室,并向总务处报修书桌;总务处先更换了书桌,再将烂书桌搬去修理;
4,班主任找甲及见证同学了解情况,对甲进行严厉批评;值日老师记录情况,加强课间巡视;
5,班主任向教导处德育主任汇报情况;德育主任给出处理意见---批评、警告和赔偿;
6,级组长向年级老师通报情况,提出加强教育和监督巡查要求;
7,班会课班主任对事件进行评述。批评甲和乙,谴责围观同学,表扬参与善后的同学;
8,总务处提出书桌赔偿意见;德育主任约见双方家长,提出教育督促意见,协商赔偿事宜;
9,团委要求学校广播站撰写广播稿,进行文明守纪和校园安全宣传;
10,校长在教师会议和学校集会上向师生强调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
事情不大,却体现了全员德育的理念,这样学校的德育力量就发挥到极致,德育效果最显成效。还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呢?
二是发挥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榜样即所谓为人师表,其作用是巨大的。言教不如身教,初中生可塑性较强,学生思想活跃,生性好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所以由表及里,为学生作表率,树立仿效榜样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都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和”爱”。 此外,一个好老师应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爱感人,以情动人。善于用情激励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情鞭策学生,把微笑、轻松、信任带进课堂。再就是高深精的学识,令学生折服,真正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演员,要有亲切丰富的表情、端庄自然的教态、敏捷严密的思维、纯正优美的语音、规范漂亮的板书,还有没有科别界限的专业知识。只有真正能让学生怀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怀的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他们的情趣,塑造他们的人格。
三是全面的德育培养。要培养德育修养高尚的人才,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德育培养,使学生具备各方面优良的品德和修养。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审美、性格、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帮助和进步。爱国、爱家、知礼、守纪,乐观、进取,包容、坚强。成为身心健康、品德健全的现代人才。
四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渗透。学校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既然如此,学校所有的活动均可视为德育活动。于是我们就应该抓住一切时机,全面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升国旗是爱国主义教育;早操是集体主义教育;校运会是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健康晨检是关爱、爱惜生命的体现;卫生值日是劳动和爱护环境的教育;突发事件演练是安全和自我防护的教育;校会是激励与促进的教育;教师评语是认可和赏识的教育;自我评价是反思与觉醒的教育;还有如文艺表演、团队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交通协勤、敬老助残、爱心募捐,志愿者服务等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他们的心理得到疏通,压抑得以释放,自信心得以增强,顽习被软化,优良品质逐渐深入内心。
三、在校园环境氛围中渗透德育。
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是很快的,但忘得也很快。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育人环境,发掘学生的各种感官来进行德育熏陶,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一是学校特色理念的宣传教育应该加强。如校旗、校徽、校训的内涵是一个很重要的德育目标,每位学生都应该通晓;校史也是爱校教育很的好题材;校友联谊也是很有价值的德育活动。
二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引生源,促进学生进步的源泉。有特色的话,学校师生都更有自信、更有动力和目标。
三是校园文化中蕴含德育。如果我们精心地设计、规划和布置好校园,在校门、校道、操场、走廊、课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展览室等等地方,都用育人的音符点缀一番其效果必然是获得学生欢快和谐的欢舞!一个净化、美化、绿化的育人环境,好像每棵树,每枝花,每条走廊,每堵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有育人的功效。学生在校园里所见、所闻、所感,都是那么优美、和谐、愉悦,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心境下,自然喜爱上校园,喜爱上校园的老师,喜爱上校园的一草一木,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这种良好的育人环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能陶冶人格,是教化人才的理想场所。
四、在校园网络中渗透德育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网上信息内容复杂。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也有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充斥其中。如果一味地关、堵,反而起不到效果,仍然有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加强教育引导,“变关为管”,“变堵为疏”,以适应网络时代教育的新要求。
首先,学校要重视电脑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上书店、网上图书馆、网上学校相继出现。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的网校有200多所,其中大多数网校的主要功能是补习辅导,设有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教学重点、难点、例题分析、试题、疑难介绍等内容,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网校在栏目的设置上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和创新,有学习方法指导,难题攻擂、在线答疑、智力开发训练等普遍受欢迎栏目,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题和看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学校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学校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创设内容丰富、新颖的网页,吸引学生爱上校园网。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多向学生开放,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还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他们感兴趣的栏目,只有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正确地上网。
第三,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 。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现代城市青少年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滞后、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生理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往往会产生矛盾,从而使青少年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目的。
总言之,德育渗透是学校最有效的德育手段。它拓展了德育阵地,增添了德育渠道,丰富德育了形式,扩充了德育内容,增强了德育威力。学生的德行不是三两天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理应摆正德育位置,实施全面渗透德育的措施和手段,打造全员参与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德育环境,营造“课课有德育,时时处处有德育,人人都是班主任”的德育氛围。这样,就一定获得最理想的教育效果,培养出德才兼备、品行优秀、创新进取的时代精英!
参考文献:
1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 《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12月第6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