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引导探索 促进主动学习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10阅读:
字号:|

  引导探索 促进主动学习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过程;探索;主动;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大趋势。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呢?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提供契机,促进主动学习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我在教学《病理学》中发热时,设计简单的趣味活动,先选出8位学生,分为男、女各1组,每组4人, 做运动前、后的体温、呼吸、心跳变化观测;结果是呼吸、心跳、脉搏明显增快,而体温在运动前、运动后无明显改变。为什么运动组的学生感觉很热,而体温没有升高呢?这样把学生推到探索新知的“第一线”,向学生提供探索的契机、设计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索问题,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情境创设,促进主动学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造情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感悟到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我在病理《观状动脉性冠心病》这一课时,我让一位同学上台来给全班同学扮演心绞痛病人的表现,然后向学生提问:谁能说出该同学的表演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先让学生找出该学生的手势不对,面部痛苦表情的丰富。这样一来引出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创设了情境,使病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内容的抽象,同时也激起了大胆探索的兴趣,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散发性思维,促进主动学习

  迁移规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贮存于大脑之中,而是最终要化为能力,去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这要通过迁移来实现。病理知识中相似点越多,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内容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知识,同时有利于学生散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知结构得以良好的构建。例如我在教学《肉芽组织》的肉眼特点时,就把学生以前熟悉的知识迁移到肉芽组织的肉眼特点中来。我先出示了一张杨梅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观看并发现肉芽组织的外观描述表现与杨梅外观描述表现有着相似之处,即“外观呈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学生“轻而易举”的掌握了肉芽组织的病理知识。运用迁移规律教学,不仅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病理知识的方法,而且有利于把病理知识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散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促进主动学习。

  四、运用操作实验法,促进主动学习

  运用操作实验法可以让每位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来,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变“师生关系”为伙伴关系,减少压力,增强协调、合作的和谐气氛,也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好胜心,使抽象、枯燥的病理知识变得可感、可知,生动有趣。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病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预先准备一条已经被切除的化脓性阑尾炎大体标本,让学生按照大体标本的描述要求记录其肉眼的病理表现特点,再与学生一起对阑尾大体标本进行选材取样,制作病理切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完成其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形态异同关系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推理,不仅使学生理解阑尾炎的病理变化,同时还深刻地掌握了病理临床诊断的技能,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五、运用自学辅导法,促进主动学习

  所谓自学辅导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心理规律,以教科书为依据,借助参考资料、工具书等,学生独立或半独立地掌握新知识获得技能的课堂教学。对一些病理名词概念的理解“1+1+1”=“1”(即“条件或原因+部位+结果=概念”)的基本程序进行教学,如在教学《血栓形成》的概念时,即“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分析“活体(条件);心、血管内(部位);血液形成固体质块(结果)”。结果得出“活体(条件)+心、血管内(部位)+血液形成固体质块(结果)=血栓形成(概念)”,从而提高学生读书学习的技能。另外通过标题就是问题,就是思路,我们从微观上看:任何一个标题,就是许多问题,就会给我们教学提供很多的思路。我们从标题入手,来进行一系列的设问,然后进行分析、解剖。这里就“龙头凤尾”设疑简述一下,如在教学病理《栓塞的类型》内容时,首先安排学生阅读,在阅读完后,然后教师点拨提示,栓塞的分类有那些?有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等……紧接提出,为什么血栓栓塞在教材板书中排列居第一位,而不把它放在第二位或其他位置呢?学生沉思后,“龙头”含义所在,豁然开朗,因为它是各种栓塞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所以它排在第一位。这种排序逻辑的基本阅读思维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的自学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掌握得必然更加牢固。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病理学》知识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提供契机,设计过程,创设情境,运用迁移规律,运用操作实验法,运用自学辅导法等让学生自己探索,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索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1)主编郎志峰、副主编 丁运良、邓步华《病理学》[M] 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

  (2)主编孙保存 《病理学》》[M] 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上一篇: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的九件事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