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寓义务献血于课堂教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5阅读:
字号:|

  寓义务献血于课堂教学

  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在讲述血液知识时,提及到每个公民都有献血的义务。但书上义务献血的相关知识几乎没有,学生心中更是一片空白。不过教学过程中提到义务献血时,学生也知道有此事,但当我询问学生“如果叫你们参加献血,你会踊跃参加吗?”这时学生却在下面窃窃私语。课后我通过调查才清楚,原来大多数学生(75%)对为什么要义务献血不甚明了,相当部分学生(60%)认为献血会对身体有害。尽管书中也提到一个人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ml),在一定时期内会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学生对此还是存在疑虑,而学生从亲戚朋友或社会上听到献血对身体不好及不要去献血等说法,也难怪学生会有此想法。

  我想不管学生对血液中各成份研究的如何透彻,如果学生成年后连义务献血都不愿参加,那么这种教学绝对是失败的,原来所教的知识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加强社会责任心的培养。即要进行STS教学。平时我们强调要进行STS教学,但如何将STS应用到本章教学中去,我觉得颇值得探讨。

  一、提高学生对义务献血重要性的认识,培育学生的爱心,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提到义务献血,大多数学生只是停留在一般的送爱心,做好事的认知层面上,甚至个别学生认为是医疗单位在无偿剥削献血者,在赚钱。对我国为什么实行义务献血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于是我和学生讲述了几点:

  义务献血是我们社会的美德,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各种困难幸福地生活,就在于我们群体互相帮助。如果有一天面对我们群体中某个生命因为失血而即将逝去,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尽我们的力量去挽救它,有时即使要付出代价。因为生命是无价的,也是神圣的。外伤性失学、各种血液病和大型手术都离不开输血治疗。输血更是现代医学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而义务无偿献血是以利他主义为基础,由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并不索取任何报酬的一种高尚行为。它是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也是个人美德的一种具体体现。

  义务无偿献血是我们用血的方向,是用血的最好的途径。

  血液事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有一个以何种形式满足临床用血的问题。在科学还不能制造出人造血液的今天,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的人体。人体供血无非有两种,即有偿卖血和无偿献血。首先输血工作中商业性经营无道德可言,必须全力摒弃血液买卖行为;其次卖血者极有可能为了经济利益而隐瞒病情,而卖血者中很难避免混入卖淫、嫖娼、吸毒等肝炎、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截止2006年10月31日,我国艾滋病患者为183733例,经输血献血而感染的占5.1%。这是当前血源性传染疾病潜在危机日益严重的根源。而义务无偿献血者出于崇高的救死扶伤精神去献血,人格是高尚的,也无须隐瞒病情。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实践的结果,都证明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最安全。因此,从预防血源性传染疾病在社会上快速传播的角度讲,义务无偿献血是有益的,也是必须的。

  义务献血的路很长,担子很艰巨,需要时代的先锋-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开始做起。

  目前全世界也有80多个国家的血液来自无偿献血,虽然我国的《献血法》从法律上确定了无偿献血制度,肯定了无偿献血方向,并从98年开始实施。但是从我国的输血状况看却是非常不乐观。据调查表明:在中国人口中只有1.62%的人献血,而且其中98%是有偿献血。我国个体卖血者有300万,大部分来自农村,且队伍素质低下,良莠不分。据调查,血细胞和血浆比例正常男性为40-50%,而个体卖血者不足35%;丙肝抗体检测阳性率职业卖血者为8-13%,流动卖血者为40%,而无偿献血者不到1%。适度的献血无损健康,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真正实现无偿献血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青年人尤其是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年人是时代的先锋,在我国从有偿卖血向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应做楷模。

  二、进行有关献血的科学知识传播,破除传统观念的影响,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

  应该说初中学生大部分不缺乏热情,但他们担心害怕献血,主要还是担心献血会对身体的造成伤害。传统很深的长辈往往认为血液是身体的一部分,献血就伤“元气”。这种观念有时很深地印在某些学生的脑海中。为消除学生的疑虑,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教育。

  1.传授义务献血的相关科学知识。作为科学教师要讲清楚有关献血的科学知识,使他们明白正确的适量献血对身体是无害的。健康的人,全身血液总量约占自身体重的7℅~8℅,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体内约有4500ml血液,其中血浆55℅,血浆中90℅是水,人体内的血液有80℅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其20℅的血液则贮存在肝、脾及皮下毛细血管等“血库”内,以备临时急用。献血后,“血库”中的血液就会释放出来参加全身血液循环,献血200~400ml血液后,通过适量饮水及人体自我调节在2小时内就可恢复正常血容量。此外,人体内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血细胞来代替死亡的血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人献血后,血细胞会在一个月内全部恢复。因此献血间隔时间不少于六个月是无损身体健康的。

  献血不但无害, 而且由于少量失血,可刺激骨髓生产更多的血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及献血后血液变得稀薄,易于流动, 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沉积有利于预防中风或冠心病的发作还有益健康。当然,献血也要有个科学的方法,献血前的准备、献血后应注意的事项等也是相当重要。

  2.破除传统观念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要强调对待事情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万事不能想当然,更不可随意相信一些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万事要问为什么,找科学根据。遇到事情不懂不要紧,不懂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找到科学的答案,但是在没找到答案前决不可迷信。我坚持认为科学的态度甚至比科学知识本身更重要,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

  三、进行后续丰富多彩的感知教育,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果。

  为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果,可让学生上网查阅献血的相关资料,还可利用机会带领学生参观了义务献血点的采血工作,让学生了解义务献血以及骨髓库的情况和作用。安排学生和义务献血者进行交流和简短的采访。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可巩固和提高了有关义务献血的教学成果。

  在教学过后的一次镇里义务献血中,我欣喜地看到许多学生能够踊跃前往,虽然他们未满18周岁还未能献血,但可以看出他们是充满热情的。也有原来心存疑虑的部分父母也在学生的劝说下来到了现场参加义务献血,场面令人感动。

  其实,这是一堂计划外的课,但让我收获颇丰。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做老师的应怎样确定及突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这一点,作了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上一篇: 孕妇视角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