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自我教育为主的教师成长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7阅读:
字号:|

  自我教育为主的教师成长

  【摘要】新课程横空出世这几年,教学的主角之一——老师的角色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这些都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新情况下,教师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或者说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适应着变化着的教学环境,成为多年来教育界讨论的一个大话题。

  【关键词】叙事研究 行动研究

  一、叙事研究

  现在,诸如此类的培训,多是以教师的听讲为主的,教师对这样的培训只是接受者,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其实和学生们传统的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来学习是一样的。所以,与其只是重复的学习一些单纯的理论性的知识,而不去多练习,也就是不多加强操作性的技能是不行的。所以,教师们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加强对身边教学事件的敏感性。通过研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老师便可以找到教学中的突破点。

  1.教学方法。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是这样的:给学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例题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最后在通过所谓的课后题来完成教学,这就是一堂数学课。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把课堂教给学生。那么,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为他们创造一个问题解决的情境,或者是一个真实的情境都会是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方法。老师应采用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的激发起来,那么学生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

  2.教学情境。怎样使学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极大的热情,这就要看老师的情境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趣味”,是不是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快乐舒适的气氛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显然,这方面的知识是老师们所急需的。如果老师们将自己的这些教学情况用叙事的方式记载下来,在同事之间,或者是其他的同行之间来进行研究,传播,得到的会是双倍的甚至是多倍的知识。例如,李白坚老师的“快乐大作文”就是将自己的很多课程做成视频的方式,用以成为教师们的教学资源,教师们通过对这些视频的研究,得到教学理念的精髓,甚至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3.师生关系。在教师的叙事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课堂中师生关系处理的问题。在新课改的新理念的引导下,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主体主导论还是双主体论抑或者是互为主体论,都是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论的一个挑战。例如,看过一个老师的文章,文中处处流露出了老师的疑问:一堂拼音课,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们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积极讨论”,积极做着有意思的事情,可是,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时候却是一塌糊涂。这样的课堂中正确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学生和老师怎样才能实现和谐,就是我们老师们要在这样的叙事中所要研究与发现的。另外,师生关系的处理又涉及到了一个教学管理的方面。传统的课堂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更多的教师意识到师生关系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但是苦于没有章法可循。既不能想以前那样与学生成为永久的敌人,又不能盲目的进入廉价的“亲昵师生关系”的怪圈。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保护自尊心的内在需要,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更更需要认真地加以保护。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尊心看成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马卡连柯认为尊重学生是教育经验的全部本质.”。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并没有因为我们的知道而减少,我认为这主要是教师们不会处理课堂中的事件的原因。我们强调平等的关系,就是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同事或者当成自己来看待。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讲怎样进行改变,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有了成功的案例,教师们就有了我们所谓的“例题”,进而对这样的教学事件进行分析,实战的应用,教学管理肯定会有一个提升。 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在教学中、为了教学问题,教师自己所进行的。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表明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我认为也就是教师进行自我行动研究的过程。

  1.教学方法。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设备、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因素都会成为这种差异的原因。教师就是要对自己教学中产生的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了解到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针对特级教师案例的精神,创造出适合与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有的班级活泼好动,在课上老师为他们创造更多让他们自己表现,如果讲这样的讲课方式单纯的拿到一个比较安静的班里,学生们可能没有这种参与热情。行动研究的过程,就针对老师们在进行叙事研究后所可能存在的“照搬”情况的。

  2.教学情境。叙事研究,为教师们提供的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教学理念,以及这中理念所使用的说明,具体的操纵还是要老师自己来解决。因为每一个班,每一堂课都是一道练习题。例如,听一位老师讲过她所教的两个班的故事。同样是要上一节作文课,老师为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学生们通过大河唱的形式来想象这首歌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情境,然后将头脑中的东西呈现于文章中,第一个班很配合的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全班唱了同一首歌;而另一个班却是大相径庭。学生们对老师的提议,提出很多“为什么”。最后,老师在班级同学的讨论后做出了换歌的决定。同样的年级,对于老师所设置的情境,有了很大的差别。这就提醒老师们:在特级老师那里学来的经验要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还要经过改良。

  3.师生关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一方面体现在学习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伦理上。首先是在学习上,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多年所受教育不同,例如农村与城市,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的不同使学生们的素质也是不同的,如果教师把通过叙事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不加区分的应用与教学中,所以,教师们只能把成功的经验加以借鉴,带着问题进入自己的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进而得出更适合自己的师生地位论。其次是伦理上。有些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们的朋友,甚至在课堂上都可以与他们以朋友相待,这样的关系没有影响上课效率,反而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孔子倡导要“因材施教”,在师生关系上也要根据不同的“师”“生”采用不同的“观”。

  参考文献:

  [1]教学随笔[J].2008,(11).

  [2] 朱迪思.H.舒尔曼,袁振国,谢维.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喻立森.如何建立教师的威性[J].教师教育杂志.

  [4]周赞梅.专家教师研究[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33-67.

上一篇: 自我意识 自我监督 自我评价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