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运用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8阅读:
字号:|

  运用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学案教学的实践中总结了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程序模式,对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做了点滴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学案教学;自主探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置于教学被迫接受的层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精彩纷呈,学案教学因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学案教学改变了以往上课讲解知识点“满、透、细、实”的方法,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收集处理信息,独立获取知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学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则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学案教学突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二、学案教学的程序模式

  运用学案的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五个时间段。前10分钟,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引导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或讨论,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完成笔记并内化知识、加强记忆。第二个10分钟,对学生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解决,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补充和完善。然后用10分钟时间对学案上的“典例剖析”进行讲解,用10分钟时间进行随堂巩固,让学生做学案上的“随堂训练”,允许学生讨论,对存在问题的题目教师引导、点拨进行解决。最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知识总结并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学案的“课后训练”。

  三、学案的编写

  1.学案的基本内容

  学案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学案指导学生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精读、细读,把握所学内容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思考学案提出的问题,记下思考所得及疑点、难点。

  2.学案编写的原则

  (1)呈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一标多本的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就是以课标为教学依据,根据教师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互补为原则,教师自主选择,个性化整合。学案成为呈现整合资源的载体。在“捕获光能的色素”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在学案中可设计实验报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问题,推出实验结论。

  (2)呈现学习思路,形成知识完整性。学案在课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线索,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后便于学生复习巩固,整体构建知识体系。“酶的特性”一节的学案清晰呈现了学习思路。

  知识回顾:教师重新演示过氧化氢分解的比较实验。

  观察并描述三支试管产生O2的速率——酶和无机催化剂的比较——总结酶的第一个特性“高效性”。

  新知探究:

  探究1:酶具有专一性。

  看动画演示(酶与底物之间的锁匙关系)——总结酶的第二个特性“专一性”。

  探究2:酶的反应条件

  创设情景——分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结果分析并总结

  知识应用:展示加酶洗衣粉,阅读使用说明

  (3)呈现学生的主体性。学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4)呈现层次性与针对性。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同时,学案也应体现教师对教材的针对性,针对不一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运用学案,使学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四、学案的使用

  学案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适应于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如何用好学案也是学案教学有效的关键。学案的有效使用应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

  (1)课前。主要是知识回顾与预习。部分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激活学生的思维;部分给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内容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并通过填空方式初步检测和巩固预习的核心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2)课堂。主要是新知探究、知识应用、典例剖析和随堂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是讲知识,而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学案中要引导学生提问,创设问题情况,提供探究的资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如说,第一,可以自然现象为例提问,如引导提问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第二,通过比较分析,提出问题。如学习呼吸作用时,可与光合作用从原料、产物、条件、本质等方面加以比较,引导学生提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正好相反,二者是不是简单的逆转过程呢?”“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两者作用不是互相抵消吗?那对植物的生活有何意义?”;第三,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探究实验。生物学有些规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教师在学案中提出生活中的实例,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引导探究。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节中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置于空气中刚刚萎蔫的青菜叶片置于清水中又变得硬挺了”,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呢?”然后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实验,实现合作学习。最后使用典型例题剖析重点和难点,随堂练习进行总结和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后。主要是学生课后自主训练、知识总结和错题整理。一方面学生以学案为线索进行复习建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解题,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评价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从学生中获取有价值的教学思路。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的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学习的方案。学案教学法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材中某些内容受学校条件,不同层次学生探究能力,学业成绩评定等多方面限制而不能进行,某些内容若采用此法则把课时拉得太长,耽误以后课业的进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学案教学还需要逐步渗透,精心设计,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生物 1[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生物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生物 2[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周茜.“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学案教学的点滴思考[J].生物学通报,2009(3).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ogram schema of learning plan teaching and makes a reflection on the compiling and utilization of learning plan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learning plan teaching.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learning plan teaching; autonomous inquiry

上一篇: 运用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提高科学...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