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运用“课程标准”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8阅读:
字号:|

  运用“课程标准”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摘要:学习运用“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主要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主体地位两大内容探讨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教师角色的问题是教改的关键问题。有什么样的“教师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把教师的角色作为知识的化身,那么他就只能是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搬运工。课堂上必定是传统式的教学、讲解型的教师主宰课堂的一言教学。如果把教师作为学生的亲密朋友,那么他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一、转变教师角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

  如何转变教师角色,概括地说,就是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堂上教师既是策划者,又是指导者。上课时,首先设计好用什么样的情绪营造学习的氛围,引趣激学,组织学生以最快速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比如,组织猜想、观察、朗读、操作、讨论等活动。其次在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时间、空间、深度、广度等都起着组织调控的作用。同时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心态、情绪等方面去组织、调控课堂,使课堂教学有条理地进行。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这就是说,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程中,不管是在思考、观察、猜想、操作、实验、讨论、验证、总结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都始终要起着一个指路人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点拨,要通过学生自己想办法、找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遇到困难,在其不经过自己思考、探索和体验之前,教师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使学生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的感受。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还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深入到他们的探索小组中去,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如何探讨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学情去调整以及帮助学生总结学法。若教师整堂课都站在讲台上,袖手旁观,只当指挥,不当战斗员,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既不利于掌握学情也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课堂上学习的气氛就会不协调,不和谐。

  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强调发挥好以上三方面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转变教师观。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因而教师要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重点;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导为核心,关注学情,牢牢地掌握启发、点拨、调控的主动权。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二,就是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衡量课堂教学的最关键的一环。如何衡量呢?

  1、课堂是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学习的载体。载体要通过主体去实现教学目的。

  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只有在适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要的前提下,语言文字的内涵才能转而化之,成为属于学习主体的东西。这样的理解和内化需要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所能实现的。拥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为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要灵活,在时间的分配上,注意分步安排好初读感知的时间,品读交流的时间,诵读积累的时间和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时间等,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步调去读书和思考。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读、思、议、练,自主地、能动地、深入地体会“动态和静态”在表达上的精妙,培养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学习的良好习惯。1、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独立完成学习目标。在自读自悟时,要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拿起笔进行圈、点、批、画,养成良好读书习惯。2、仔细思考、研读,对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过程进行整理。3、组织学生相互议一议,以学习小组为主,个人与集体相结合,对重点段落(动态的“天堂”)读一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围绕训练目标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参与其中,或作肯定,或作提示,或作范读,或请同学补充,或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帮扶“学困生”,切实地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增强自主意识和提高自学能力。

  2、课堂是否体现参与的全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真正建构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知识的产生、发展、巩固和应用,都应该强调人人参与,一堂课,如果不是全体学生的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的探索活动,而是只有几个优生或一部分学生参与,另一部分当观众,袖手旁观,那么这样的课堂是失控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教学。

  3、课堂是否体现合作性。大量的学习活动都有个体与群体结合的过程。因而,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包括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其中实验操作、问题讨论、结论验证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方式。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 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 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 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 ,找出规律,提炼方法。获取更佳的学习效果。

  4课堂是否体现开放性。课堂开放性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开放性的课堂,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教学理念新,教改意识强的教师,课堂上敢放敢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探究、去思考分析、去讨论、去判断、去验证结论。现在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说明,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自己敢于提出挑战性问题的习惯。开发式的课堂,要确保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于质疑,有时间质疑。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形式的课堂既体现教学明主、师生平等的气氛,又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

  5、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实践性。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是千真万确的。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挂有这么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富哲理的标语说明了什么?这就是说,光听还不行,即使当时听得很清楚,过后就会忘记的。光看还不行,虽然比听效果好,能记住了,但能理解吗?若你亲自做了,其中的道理就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因此要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进行内化,加深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达到知识的内化。我在教低年级时,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这个特点,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培养动手能力。如《晚上的“太阳”》一文中,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时,皱起了眉头。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你们为什么皱起了眉头?”理解爱迪生用镜子反射油灯灯光的用意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把实验的过程与体验记录下来,课上让学生用“先……再……然后……”有条理地说一说实验的过程与体验,调动学生的体验来理解爱迪生的用意,感悟爱迪生的聪明, 不仅突破了难点,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训练。 6、课堂教学要体现创新性。江总书记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因此,要大量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只要他们有一点点创新因素表现出来我们就要加以表扬,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信心的目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能力的核心,质疑可以促使学生对所疑惑的东西进行主动的探究,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天真好奇,对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的特点,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大胆质疑问难,开展讨论。一个人只有当其善于发现问题时,才能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找准质疑切入点和结合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1、抓课题质疑。《草船借箭》一课,教师出示课题后可抓学生的好奇心引导质疑:“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要借箭?为什么草船能借箭?怎样借箭?结果借到箭吗?”2、抓段落质疑。如《詹天佑》第二、三段,文章未写詹天佑的事迹,只写当时当地的环境,可否删去。3、抓编章质疑。如《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写圆明园昔日的景象有了大量的篇,写毁灭却极其简单,学生对这些认识模糊,分歧较大,可以引导讨论:为什么这样写……4、拓展思路质疑。学完《小猫种鱼》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①你想用什么方法帮助小猫在秋天里收到很多鱼?②第二次小猫还会把鱼种到地里吗?③你认为该不该向小猫学习,学习什么?这些问题无疑会成为学生展开思维,促进创新的导火索。此外,还有抓重点词句质疑等。指导学生在得出结论的情况下,大胆地问个“为什么”,并为之而探求形成结论的过程和原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此,教师要相信学生质疑的能力,在师生互议,生生互议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质疑意识,因势利导,激活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误区。7、要体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人总是有差异的,人的思维也不一样。课堂教学,在面向全体的原则下,关注差异性不搞一刀切。根据差异性原则,对一些认识较慢的同学,要注意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别人的帮助,争取达到基本的要求。、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学习。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教师应以最大的宽容鼓励学生去学习。根据差异,处理好个层次(好、中、差)学生的发展,张扬个性,处理好两头“吃得消”和“吃得饱”的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学生是否能在教学的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在学习中总结方法,在充满兴趣的气氛中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感受到课堂不是个苦恼的场所,而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明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促使学生沿着“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会创新”的路子走下去。

上一篇: 运用“分组教学法”的一些困惑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