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运用教育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8阅读:
字号:|

  运用教育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摘 要】: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目前,以教育技术应用为主的教育教学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上,不仅要关注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不仅要关注学生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推理力等初级思维智能的培养,而且更要注重学生想象力、思考力、洞察力、内省力、创造力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育技术 创新思维 教学策略

  一、教育技术支持创新思维培养的可行性

  教育技术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和改造,使其自身具备了趣味性、直观性、多维性、刺激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可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发生转变,由无形到有形、由无声到有声、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和由菜单到套餐。这些都符合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能够极大地拓宽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并且能够以多种形式沟通学生大脑中的视觉区、语言区、听觉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智力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教学手段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实,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

  二、教学媒体技术对创新思维培养的支持

  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为目的,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采用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活动。而教学媒体技术是教育技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方面,教学媒体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媒体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的支持。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许多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可供选择。这些教学策略是广大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在教学设计实践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加以选择和运用。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积极性,决定了思维的主动性,反映了思维主体的自身能动性,关系着思维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深度。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强调改变单一的思考方式,提倡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势的束缚,鼓励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在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技校学生培养求同存异的意识,帮助技校学生在千篇一律的解题方法中寻找新的思考方向,从而为学生打开一片崭新的思维空间。

  (三)变化角度,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

  (四)鼓励发言,引导学生大胆的假设和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培养,要求学生自身要有勇于打破常规的勇气,而这个勇气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平时的锻炼慢慢形成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始终要贯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把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各项工作融入到具体学科内容的教学活动当中来。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表达出来,学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想,并在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在思考与分享的过程中既开阔了视野,又体会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进而能够逐渐自觉地进行交流与分享的过程,慢慢地可以摆脱教师的引导与束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五)推迟评判,给学生更多遐想发挥的空间。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和观念,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定性的评判,更不要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等到大家在一种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尽情地将自己的思想发表出来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整理的结果,用合适的言辞和方式对结果进行描述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评价的时候要多采取积极肯定的言语,这样可以打消学生畏惧的心理,促使学生能够顺利高效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推迟评判可以减缓学生紧张的情绪,使学生在进行积极思考发言之后能够有时间反思一下,通过反思与比较,可以更好地对之后的评判做出合适的反应。

  总之,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培养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发散思维教学策略,拓展了思维的广阔性,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不但使学生具备了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更使学生体会到了思考的乐趣,感受到了前进的无穷动力。教师要着重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自身经验决定了其思维的特点和水平,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加以合理的引导,以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方法训练。意识和兴趣的培养是先导,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文光,何志龙,何克抗,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2] 周玉芬,司言词,李芒,“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1(1)

  [3] 张曦,徐隽,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J],《职教通讯》,2003(1)

  [4] 辛自强,池丽萍,俞国良,创新教育的系统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上一篇: 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可测性信...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