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重视情感教育 切勿“心灵施暴”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8阅读:
字号:|

  重视情感教育 切勿“心灵施暴”

  摘要: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中,教师似乎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并在有意无意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灵施暴,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极为不益。我们应尽早转变这种教育模式,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形成师生情感交融的新风尚。

  关键词:情感教育 差生 心灵施暴

  参考文献:刘海燕,情感的力量——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002年,四川教育出版社

  石中英、王卫东,情感教育,1999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正文:

  在人类的心理结构中,包括两种因素,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主客体关系的主观体验,它是心理活动的色彩和背景.人的生存和延续种族的过程中,有许多适应生存的方式和手段,而其中情感是最重要的。

  青少年时期往往是情绪和情感波动起伏比较大的时期,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暴风雨时期”,意思是说情绪、情感来得快也去得快,但强度很大,弄不好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饮恨终身。此时,教师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了,可能更多的是心理辅导员或者是“慈母”。师生情感交融,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师生情感交融的最基本成分是“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慈爱”,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以及学生间的“友爱”较之在一起,构成敬师爱生这一教育活动,乃至整个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的情感主格调。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是,就目前的学校教育来看,教师似乎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就更谈不上情感交融了。

  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似乎已成为衡量一名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成绩较他人比较差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差生”自然是苦不堪言,他们从不被这个社会所认可。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对差生的认识偏见都极为之大,一提到差生,似乎就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位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接受。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对待他们的不恰当行为,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被称为“心灵施暴”,它比体罚的危害性更大,这些不恰当的行为表现在:

  1、远离学生。很多学生,尤其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课堂上很少主动回答问题,能够对老师提出质疑或到办公室请教问题的那就更少了。一个教师若采用死守住三尺讲台,一手捧书,一手捏粉笔的呆板式教学方法,那学生连于你交流的机会都没有。提倡情感教学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深入学生中。试想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每每提问,面带微笑“请回答!”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总是客客气气的说一声“请坐下”,浓郁情味的话语则能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讽刺。对差生进行挖苦,甚至侮辱其人格。如:“你生了一副猪脑”“我要是你,早无脸再读书了”“真浪费了国家的粮食”。这种教育方式将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甚至伤害了学生的灵性,造成学生内在经省精神世界的残缺。教育学生应该要多鼓励,少挖苦,这样学生才愿接近你,亲近你,才会听你教育,才能成为鞭策学困生的动力。我们决不能用"今不如昔","很难教育的一代"等,诸如此类的话来讽刺差生;其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分析差生,相信差生有坏的一面,同样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差生在思想上也有进取精神,在学习上也有渴望新知识的意念等;最后,还应坚持发展的观点。差生并非永远是差生,差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俯首甘为孺子牛",坚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笑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以此树立信心,从而来挖掘差生的潜力,使差生也能抬起头来走路

  3、冷漠。对差生采取不闻不问,自生自灭的态度,差生往往遭到冷遇和白眼。大多数差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往往争强好胜,喜欢显示自己,企图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但一旦遭到冷落,白眼太多,就会自暴自弃,自甘落后;虽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学习兴趣。这种教育方式给学困生心灵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这时,他们便另作途径,如通过与别人打架、顶撞老师,以其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虚荣心。他们大多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性格内向,有的还会形成反社会性人格。因此说,我们教师应善于摸清差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要厚爱差生,热情耐心地帮助差生树立信心,做差生的良师益友。

  4、贬低。用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差生,达不到要求就任意贬之。经常受到贬责的学生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会产生自卑心理,抬不起头,甚至受到同学的歧视,造成过重的思想负担,最终自暴自弃。在智力和心理发育上比受体罚的差生危害更大。甚至有可能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

  5、抹煞。无视差生的进步,即使成绩提高,也认为不真实,这种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他们心灰意懒,导致学习意志消沉。教师应该要懂得知识的积累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人的十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差生也是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寻找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差生的闪光点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闪光点,也常常是"一闪念"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因此,教师一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它成为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

  6、恐吓。对不守纪律的学生采取威吓的手段,如上课不听课时,就威吓他:“再不听课就不准你在学校读书”或者“不准在教室坐”等等,这样只能使差生产生对抗心理。教师应对差生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耐心引导,切勿嫌弃他们。

  以上均属“心灵施暴”现象,老师虽未对差生体罚,可实际上对差生成长造成的伤害与一顿殴打性质是一样的。“心灵施暴”受到的伤害甚至比体罚更重,体罚只是身体受到伤害,恢复的时间不算长,但心灵的伤害却可能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严重的话甚至能扭曲孩子的心灵。心理学家爱基兰德说:“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

  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猛烈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是儿童恐怖的场所,在那里有的只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禁忌体系和冷漠的教诲。虽然对今天的中小学校不能作如此的评述,但是一个学校如果忽略了与学生情感的培养,指会用冷冰冰的教学方式授课,使学生不能健康发展,那这就应当被视为教育上的严重失职。狄连罗曾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学习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的情感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才敢于交流思想。然而,许多教师还未意识这点,在教育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了“心灵施暴”,这无疑削弱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差生的心灵像一棵幼苗,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如何避免差生的心灵出现扭曲,这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问题。既是社会问题我们就要下很大力气来解决。要解决,就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对待学生,善待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开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要转变这种教育模式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转变教师观念是情感教育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教师观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教学观。过去的教学观是一种应试的教学观,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进行。学生成了被动的“吸收器”——学习的奴隶。而情感教育观截然相反,它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情知并重。这一教学观使教师唱独角戏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学生观。长期以来,把学生人为得划分为优等生与差生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情感教育的学生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都能学会――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适当的学习条件”。这一学生观表明,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不是好学生不能仅以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还应该包括情感发展水平的高低。

  第三,评价观。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选拔少数淘汰大多数,这实质上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来换取少数学生的个别发展。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年复一年地遭受挫折羞辱,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观念,被这些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摧残了。情感教育的评价观则认为,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在于选优汰劣。因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激励性评价,多给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是实施情感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也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应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与他们共同成长。爱他们所爱,想他们所想。平日里摸摸学生的头、牵牵他们的手,蹲下身子跟他们说说话,抱抱他们——这些亲昵的举动,也有助于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也可以通过与他们交流谈话,走进他们的心灵。对于一些胆子小不爱讲话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信息对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聊天、短信、邮件、BBS、留言板”等充分进行互动,使学生打消了“面对面”交流模式中的种种顾虑,能够轻松坦然的、不戴任何面具的、真实与教师沟通。总之,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赏识,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

  时下社会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社会,这个社会学要的是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那些高能力、低情感的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人格不健全的人必将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真诚呼唤着情感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照,对人的人文素养的陶冶。教师们,热情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吧,让这些幼苗在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下健康成长,日后结出硕果。

上一篇: 重视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 提高综...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