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下载
教案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2011年高二语文教案:4.8《都江堰》(鲁人版必修3)
文件大小 14KB
所属分类 高二语文教案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教案
更新时间 2013-4-15 14:20:1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都江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2,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活着或死了,到底应该站在哪里?

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一.单元解说

见读本

二.导入

1.都江堰

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中游,创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留存的最古老的生态水利工程。它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元坝引水,分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建造十分巧妙。

它所运用的水利工程学,成为人类历史水利工程的创举,至今还使人不得不赞叹建造者的独运匠心,因此也吸引了许许多多后人的驰足观赏,使人不得不钦佩人类尤其是中华文化中科学家的聪明和智慧。

但是,人们研究都江堰的建造史时,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原来,这座奇观的建造者竟然是当时的一位蜀郡太守。身在那种社会,身为一名高官,竟然作出了这样的杰出成就,不能不令人惊奇!

这其中,必定隐含着历史和文化的神秘和蔼奥秘!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化作家余秋雨去回溯历史,感悟史实,探索一下中国的一段历史和文化的奥秘!

2.余秋雨

余秋雨是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他勇敢地走出书斋,走上了漫长的文化考察之旅,在崇山峻岭之间行走,在文化景观与历史遗迹中穿行。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在探寻中遴选,在遴选中观照,在观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宏阔的人文精神。

三.整体把握

1.听录音,把重要、生疏的词语标注读音,识记字形,掌握词义。

2、整体把握

A、用一个小标题概括每节内容。

B、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它是怎样高度颂扬这一奇迹的?对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又做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C、从文章的结构看,二、四节安排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四、词语检测

见课本

五、整体欣赏

1、整体评说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说故宫是皇权政治的符号,那么周庄则代表平民生命的形态;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虔诚宗教崇拜意识,那么扬州个国则是淡泊雅致文人情怀;如果说天一阁能读出文化保存和流传的悲壮,道士塔能读出文明被销毁的悲哀,那么都江堰呢?一项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它的文化精义是什么呢?余秋雨在思考,余秋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表达,他给出了答案—一贴近苍生,造福万民。

2、内容简介

一、最激动人心的水利工程

二、都江堰的美丽

三、都江堰的建造者

四、贴近苍生的神

3.主题挖掘----筛选重要信息(重点之一)

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最训顺壮丽的景观;

第三部分:最冰清玉洁的纲领;

第四部分:最贴近苍生的偶像。

六、细节赏析(重点之二)

(一)

1、是不是贬低长城?

2、运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3、从哪些方面对比?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开篇一句,起笔突兀峻急,评价热烈精警;不只引起人们迫切读完下文的渴念,其更大的巧妙在于有效地规范着作者的思想沿着思维的河床流淌,不动声色而又举重若轻地确立了《都江堰》一文整体的文路。对比是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

中国历史上,作为体现深厚人文底蕴的重大工程,能够与都江堰比肩的也只有长城了。这是一个大家认同的事实,这却也是一个创造性地发现。端详起来,它们的可比性意如此之高、可比点如此之多,比较的结果如此出人意料。

比年代:秦始皇的长城比李冰的都江堰要晚几十年,“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比动机:“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比规模:“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

比形象:“万里长城”“突兀在外”,都江堰“却卑处一隅”,“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比气质:“长城摆出一幅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比影响:“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邀远的时间”。

比功用:“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汹汹清流”。

比结果:“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而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比得这样细致,比得这样敞亮,比得这样惊心动魄。对比的目的不是矮化长城,拔高都江堰。对比才有品格,对比才会深刻。全方位的对比,显示了都江堰的独立品格,也凸显了都江堰深广的人文内涵。

如果说与长城的对比是文章的骨架,那么文中俯拾皆是的其他对比则穿插成文章的血肉,丰满了文章的肌体。

(二)

1、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欲扬先抑。

2、目的何在?

写水而不写水,而是写背后的人。

3、运用什么写法?

对比大海。与葛洲坝比,比出都江堰的朴素;与大海比,比出水的勉力。

(三)

1、怎样评价李冰父子?

2、怎样评价他们的功绩和品德?

(四)

1、为什么写这段?

升华主题。

2、整体评价

都江堰的文化意义不只在于他同李春的赵州桥和黄道婆的织布一样,能代表中国部款较高的科技水平,可以让我们不时地拿出来骄傲一下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的典范。余秋雨当然不是一个只图片刻休闲、逍遥的观光客,他是一个背负行囊,摸着历史的踪迹一路走来的思想者。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他的文化敏感丝毫也不会让我们担心,他很快地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上来。“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进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余秋雨已为我们梳理了一条线索。很快作者就给出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暗示:“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 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如果只是这样,那么这个政治纲领仍然是抽象的,模糊的,但余秋雨显然不愿让读者做不着边际的猜测。很快,作者将读者的视线引领到李冰身上;“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波理,是消灾,是滋润,是儒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悟了一个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与其说《都江堰》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确切地说,是通过都江堰工程来审视李冰,通过李冰来体悟文化精义。

是的,这就是“都江堰流泻出”的“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李冰的伟大精魂、李冰父子因其贴近苍生的生命实践而被人们供奉在二王庙里,世代接受人们的祭把、膜拜。这或许不是李冰父子的本愿,但却是民众的愿望,是历史的愿望。都江堰安祥地卧在成都平原上,毫不张扬,毫不炫耀,像一位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但只要洞洞清流不断,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六、小节

与官僚比,比出人的滋力;与金杖五至、铁鞍钢锤比,比出长锡的守持;与厚厚的典籍比,比出治水经言的生命力。无处不在的对比,将都江堰雕刻成一座文化纪念碑,观照历史,启迪后人。

作业:

1、练习册

2、读本

相关资源:
·高中第二冊教案物种起源
·期末复习_高二上语文教案
·《期中复习》_高二上语文教案
·9《雷雨》_高二上语文教案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_高二上语文教案
·7《失街亭》_高二上语文教案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高二上语文教案
·5《林黛玉进贾府》_高二上语文教案
·4《守财奴》_高二上语文教案
·3《陈奂生上城》_高二上语文教案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