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语文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273KB
所属分类 高二语文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7-8 8:06:0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命题:顾莹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3分)

鲁迅:反抗者的精神文本

林贤治

①鲁迅自己说过,他的文字有两类,一类是为别人乃至为敌人的,一类是为自己的。依照这种说法,小说当介于两者之间,既有明确表达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的方面,也有抒写个人情愫的方面。说到小说创作,他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是要改良这人生。”正是人生,把别人和自己统一到他的小说里来了。

②因为志在启蒙,作为小说家,鲁迅一开始就教他的读者把世界当作问题来理解,也就是说他必须把一个充满疑问的现实世界揭示出来。这是一个吃人的世界:吃与被吃,各种各样的吃。鲁迅把世界截然分为上下两大层面,在小说中,虽然也着意暴露上流社会的堕落,却更多地倾注了内心的悲悯,描述底层的不幸、那许许多多人们的被吃的情形,有学者统计说,《呐喊》、《 》计二十五个短篇中,便有十三篇描写了二十四个人的“狂”与“死”。死亡家庭成员有四种人:革命者或先觉者,知识分子,普通人,还有儿童。统括起来,都是社会的无权者和弱势者。夏济安对鲁迅小说里的黑暗面有特别深的认识,他指出:“鲁迅是一个善于描写死的丑恶的能手,不仅散文诗,小说也如此,他的小说中很多生动的形象都有着那样一种苍白的色调、呆滞的目光、缓慢而静悄悄的动作,以致在死亡完全抓攫他们以前,他们就已经有点像死尸了。丧仪、坟墓、死刑,特别是杀头,还有病痛,这些题目都吸引着他的创造性的想象,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多种形式的死亡的阴影爬满了他的著作。”一个恐怖的、悲惨的、荒谬的世界何以能够长存?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国民来说,这是一个问题,对此,鲁迅的小说并没有给出答案,其实当时作者本人未必便有答案,惟是留下艰难摸索的印迹,作为暗示读者的记号而已。

③我们看到,鲁迅的每一篇小说都有若干个线头,可以由读者把它们同其余各篇的线头任意接续到一起。于是,诸如生存权利、权力资源、权威关系、集体行为、规范与行动、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同一性与异化等等,都落入到一张无限展开的闪烁不定的罗网里,无论从哪一个端点出发,都会找到最深远的根据;也无论沿着哪一条线路追索,同样会发现为周围的异已力量所牵掣的个体。鲁迅的小说,可以说是异形而同构的。所谓同构,并非是故事结构的雷同,而是通过苦难的叠加、主题的重复,强调存在的本质所在。这种相似性,使得同一个社会事件或个人行为,同时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里进行,并且经受同样的震荡。作为启蒙思想家,鲁迅不能不重视一个病态社会的精神状况,在他那里,有两个中心意象:一个是关于“铁屋子”的,一个是属于“荒原”的。不同于封闭和压迫,荒原感是敞开的,弥漫的、延绵的,人坠入其中而无可措手,其实这也是一种深渊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者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对普遍的痛苦、恐怖和焦虑的一般的表现上面;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往往把这些异常强烈的尖锐的悲剧情感,化为一种寂寞感呈现出来。寂寞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先觉者的寂寞、勇士的寂寞、知识者的寂寞,但也有劳苦者的寂寞。像鲁迅这般细微地描画小人物的寂寞,在中国作家中几乎是没有的,在世界作家中也非常少见。

④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的伟大之处,还不只在于抚慰寂寞的灵魂,当众多的个体组成“孤独的人群”时,鲁迅又把寂寞的消级的方面放大了给我们看——它是如何易于导致主体感的丧失,自由意志、热情和力量的消解,这就是看客形象系列的创造。看客的形象是混沌的形象,在庄子寓言里,凿窍而混沌死。但是,中国社会往往缺乏手持斧凿的精神战士。这是可怕的。

⑤文学是经验的产物。作家无论如何夸大想象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他的文字都带着自传的性质。鲁迅的小说,所写大抵是个人经历和见闻,即便如《 》,均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史籍,而许多人物,也都是他所熟悉的,是穿戴了古衣冠的现代人,他无须编造离奇的情节,只须在记忆中选择日常性的材料,深入发掘其中的意义,然后把这些富含意义的材料加以改造,或由此生发开去。他喜欢使用“拼凑”的方法,理论家叫作“典型化”,而且把它划归到写实主义的名下,未免过于狭窄。他使用这一方法,其实是出于主题的需要。他要求集中。个人的生活印象因集中而变得尖锐、鲜明和特异起来,思想与美,就在这惊异中产生。

1.在第②⑤段横线上填入作品名。(2分)

2.指出第②段引用夏济安相关论述的作用。(2分)

3.结合学过的鲁迅作品,任举一例阐述你对第③段画线句的认识。(4分)

4.根据第⑤段内容,解释“典型化”的含义。(3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鲁迅的小说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理想,以改良人生为目的,并因此把别人与自己统一于他的小说中。

B.一个恐怖的、悲惨的、荒谬的世界之所以能够长存,这个问题无论对于鲁迅还是对于中国国民来说都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C.鲁迅的小说之所以体现出异形同构的现象,原因就在于作为启蒙思想家,他不得不重视病态社会的精神状况。

D.看客形象系列的塑造,其实是鲁迅把寂寞的深层含义放大了给读者看的结果。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16分)

亦短亦长多伦路

⑴多伦路终于安静下来了。当开发的热潮渐渐降温,繁华与喧闹逐步消退,多伦路又回复当初的宁静和闲散。或许只有这个时候,承担着许多盛名的多伦路才能稍稍喘一口气。那些历史的惊涛骇浪,自由进步灵魂的慷慨激昂,渐渐演化成为马路淡淡的背景。

⑵我在多伦路长大,在这条马路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女时代。它于我而言,只不过是一条亲切温暖的马路。

⑶这条不长的马路位于四川北路最北端的一隅,呈L形。我家便在这L的折角处。在我初有记忆的时候,多伦路甚至比现在更加人流如织。那时,这条马路还是条石子路,路面是用一小块一小块的不很规则的石子铺成的,上海人叫做“台阶路”。大半条马路都是菜场,总是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叫嚣声、运输蔬菜家禽的卡车的来往之声。到了雨天便会污水横流。马路上用塑料顶棚遮蔽着,那时你若要走过多伦路,多半也不会注意它两旁的各色洋房。即使是晴天,你也看不见湛蓝的天空。

⑷多伦路文化街改造项目的启动,让菜场在瞬间轰然倒塌。菜场顶棚被掀掉的那天,我站在一边相当诧异,多伦路的天竟会如此明澈和灿烂。那时翻新工程还未开工,老洋房也未被整修,放眼望去,一幢幢灰扑扑的房子掩映在各家门前的绿树中,倒也质朴可爱。

⑸多伦路开发后不久,我家便搬离了那儿。城市开发热潮让本已隐退的多伦路又开始充斥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躁动。这条交织着革命历史和海派文化的小马路将何去何从?

⑹穿越了历史的回廊,这里曾经是一条多么悠闲和富丽的街道,一条隐藏着激情和青春的街道。景云里,那是当年 鲁迅 先生从北京南下,辗转厦门广州后,于1927年10月来到上海后一直到死都居住的地方,是鲁迅与许广平相恋相知之地,是一个痛苦而伟大灵魂的栖身之所。这条不过10余米的巷子里,还住着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叶圣陶、丁玲、夏衍、冯雪峰和柔石等当年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以及进步文化人士,年少的我似乎能感觉到他们呼吸的气息。

⑺短短不过500米 的多伦路上汇聚了荷兰、西班牙、法国新古典主义等不下十种风格的建筑。如果要找一个可以代言多伦路的地标,我会选择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鸿德堂。只因为它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在上海甚至在中国的教堂建筑史上都算一个异类。教堂的设计打破了西方传统,屋顶采用中国的斗拱飞檐结构,外墙用青砖砌成,檐下彩绘,中国韵味浓郁。里面那些昭示着历史的物件尽管蒙上了尘埃,却依旧典雅地显示着当年的风貌和雅致。它们老了,旧了,可是依旧风情万种,依旧让人赞叹。另外,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等遗址,更使得多伦路彷佛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⑻当年,我最钟意的去处是永安里对面的旧书店。书店充斥着萧瑟兮兮的怀旧气息。一本本泛了黄、卷了边的古旧书籍、海报被主人用透明玻璃纸袋仔细装饰了起来,标上了让你没有任何理由再把他们当作故纸堆垃圾的价钱。而后,你就学着去发现它们的价值与有趣;而后,你开始动了心;再而后,你就会流连于书香,迷恋于历史,久久不愿离去……

⑼如今,这条见证近代中国命运变迁的著名城市街道,被冠了名,立了牌坊。街道两头矗立着颇具石库门风格的崭新银灰色牌楼,赫然刻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几个大字,不长的街道两旁除了博物馆和展览馆,更多的是古玩字画、书屋文苑和茶室吧廊等各色店铺。马路东头靠近四川北路的地方便是如今文艺青年汇聚的多伦美术馆。这幢灰红相间的建筑虽然显得有些突兀,却应和了80年前多伦路存在的意义。而我则更喜欢这里不定期举办的艺术普及活动。在六楼那个有着玻璃天花板的咖啡馆里,数十人围坐倾听,或是古筝,或是昆曲,或是哑剧,无不让人获益匪浅,陶醉其中。

⑽多伦路作为上海变迁与发展的“软名片”,它有充满魅力的过去,也有发展求新的今天。走在这条改造后的老街上,感受到的是“百年上海滩”的人文风情,还有“文化搭台”衍生出的商业气息,她让我亲切,又感觉陌生了。

⑾多伦路将亲切温暖植入了我的记忆,也为这个城市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文化上影响着这个城市,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多少还影响这个城市的未来走向。

9.(4分)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从“多伦路居民”的独特视角来打量多伦路的变迁。

B.本文对多伦路历史风貌的描述富于诗意,充满老上海风情。

C.鲁迅的定居与左翼文化人士的活动是多伦路久负盛名的原因之一。

D.鸿德堂因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被“我”当作多伦路的地标。

E.多伦美术馆在多伦路上显得突兀,与文化名人街不协调。

F.多伦路因冠名为“文化名人街”而成为“百年上海滩”的“软名片”。

10.(2分)第⑻段中的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11.(4分)本文与《胡同文化》的作者对叙写对象在城市发展中的变化都表达了复杂的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评析两者的异同。

(三).正确填写下列名句(6分)

12. ① 师者, 。 ② ,官盛则近谀。

③ 闻道有先后, 。 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⑤ ,善假于物也。⑥ 顺风而呼, , 。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8题(15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3.(4分)解释加点字:

⑴蹑足行伍之间 ⑵将数百之众 ⑶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⑷与陈涉度长絜大

14.(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輮以为轮 B会盟而谋弱秦//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C追亡逐北//则耻师焉 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而此独以钟名

15.(2分)下列各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的一组( )

A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而耻学于师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即而求之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赵奢之伦制其兵

D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锲而舍之

16.(2分)选出下列各组句式相同的一组( )

A蹑足行伍之间//石之铿然有声者 B余威震于殊俗//古之人不余欺也

C铸以为金人十二//蚓无爪牙之力 D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而笑李渤之陋也

17.(3分)翻译句子: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18.(2分)结合课文内容简要阐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大意。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19——23题(10分)

游翠微峰记 恽敬

①自宁都西离外北望群山,有虎而踞者,二峰若相负,北峰为翠微峰,易堂九子①讲学之所也。

②背郭十里,陟山西折而北,过前所望虎而踞之南 峰,有崖复北,有岩夹磴而上,西折有冈,冈之西为金精洞,北即翠内向型峰。循冈行,有石门木阖,背扃之,仰视绝壁而已。冈之东望果盒山,有楼阁,于是欲返游果盒山,而阖为从游所排,遂游焉。

③过石门,有南北崖,相去以尺数,倚立俯仰相隐闭。北崖为磴以登,级三十有六,道绝,植梯级十有六以出于穴,有木构省息,为第一巢。复登为梯磴之级二十有信,有巢隘于前,巢不可息,为第二巢。级十有七为第三巢。级八十有三为第四巢,皆可息。至此始出崖。日杲杲然射诸峰,峰如相荡②矣。复得磴八十有三,有坪为易堂,已毁废。其北有屋,魏氏居之,其帝后无他道,复循故道而下。

④魏氏之先为避乱计,故凿山无左右折,上下皆悬自,以难其登,登山极劳弊,无游览之胜。然九子穷居是山,能各有所守,不欺其志,是则不可没者,九子:宁都魏际瑞、际瑞弟禧及礼、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南昌林时益、彭士望。唯际瑞为本朝招吴三桂贼将韩大任难焉。

【注释】①翠微山在江西宁都,明末士人魏兆凤痛悼明朝灭亡,隐居于此;后来其子等九人也避乱于此,讲学读书,躬耕自食。 ②相荡:相推移,来回运动。

19、第①段交代了翠微山的 和 。(2分)

20、赏析第③段划线句。(3分)

21、第④段中:“ ”概括了翠微山的特点(不超过5字)(1分)

2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细致地描写了宁都城北部群山的特点——险峻、怪奇、秀美。

B、第②段多用方位词,写出了攀登南北两座山峰所经山路的回环曲折。

C、第③段用“道绝”、“有巢隘于前”等词语写出作者攀登翠微峰之难。

D、第④段最后一句对魏际端被吴三桂部将韩大任杀害表示了痛惜之情。

23、作者登山作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二.写作(4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代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报一为天下式。”

当代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相关资源:
·陕西宝鸡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福建省龙海市浮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
·湖北省黄石市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湖北省黄梅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适应训练(十)语文试题
·湖北省黄梅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适应训练(九)语文试题
·湖北省荆门市2013-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