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以下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①“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②“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③“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A.①孔子 ②李贽 ③顾炎武 B.①墨子 ②王阳明 ③王夫之 C.①墨子 ②李贽 ③顾炎武 D.①孔子 ②王阳明 ③王夫之 2.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之价值。下列关于此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孔子兴办私学,授徒讲学的主要教材 ②成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③朱熹对之加以注解,成为理学经典 ④明清以后,被翻译成西方文字,欧洲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5.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6.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7.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0.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1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儒学在不同时期的新发展,但其主张又有很多不同。下列说法中属于二者不同点的有 ①前者主张理先而物后;后者则认为心即理也 ②前者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③前者主张人以天理为行为规范;后者则认为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致良知 ④前者主张心性论;后者认为人性本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该观点的是 A.“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B.“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D.“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13.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4.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 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 15.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6.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 B.火药 C.古典文化 D.儒家学说 17.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段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8. 道教被国外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能佐证该观点的发明是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火药 D.指南针 19.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A B C D 20.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21.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几千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的写意性 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后代尊为“书圣”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22.李明参加了一期有奖问答的节目,主持人问他:“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于哪一画科题材?”他被这一问题难住了,如果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是 A.人物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山水画 2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 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 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 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24.苏轼认为“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唐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一大高峰。下列各项中,与该现象的产生无关的是 A.统治者注重理学,重视文化的发展 B.唐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C.政府鼓励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繁荣 D.注重对外文化交往,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2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受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实行三民主义 B.推动民主进程 C.实行君主立宪 D.建立共和政体 28.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B.《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水浒传》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 D.《水浒传》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事实 29.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 民权 D. 西学 30.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9分,第32题9分,第33题10分,共计12分) 31.(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分)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结合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3分)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1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1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1分)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3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成年人承认写 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3分) (2)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据材料二分析汉字演变的基本趋势。(2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4分) 33.(12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三 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四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3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2分) (3)透过材料三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2分) 命题者:顾琴儿 审题者:王思思 2013学年第一学期北仑中学新疆部高二历史期中答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9分,第32题9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分)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结合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3分)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1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1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1分)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32、(1)据材料一概括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3分) (2)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据材料二分析汉字演变的基本趋势。(2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4分) 33、(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3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2分) (3)透过材料三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D A B B B A C B A C D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C C D A B A A B B B D C D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32.(9分) (1)因素: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保持政令的畅通;巩固国家统一。(3分) (2)基本趋势:由繁到简,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分) (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们要做好汉字的普及、传承和保护(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3.(12分) (1)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3分)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3分) 作用:推动了救亡图存的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2分) (3)信息: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2分) (4)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新旧思想产生激烈的碰撞,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2分)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