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歌曲《中国话》唱到:“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下列关于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文化在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强 B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 C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推崇的伦理道德 D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 2.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含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②反映了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③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④直陈“天下为主,君为客”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道:“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此处“皇帝的方向”是指( ) A.实现政体改革,顺应民情 B. 实现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C.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D.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同光中兴 4.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 破坏主义终不免;逾迟则逾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 梁启超 A.赞同三民主义 B.倾向民主革命 C.认清政府本质 D.同康有为决裂 5.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比,正确的是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请阅读下面的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7.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8.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到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9.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不懂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指 A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0.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海峡两岸。2010年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 11. 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12. 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米勒的《播种者》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13. 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诗歌 剧本 散文 小说 B.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 叙述爱情悲剧 挑战教会神学 歌颂民主科学 14.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于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16.1913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D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到达农村 17.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 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18.在周代的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王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守西周的分封制 19.“元起朔方,固以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20.柳宗元的《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21.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他所批评的应该是 A. 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 B. 东汉时期的乡举里选 C. 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 D. 隋唐时期的科举仕进 22.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 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 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 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23. 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 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 A.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 B.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 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24.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 25.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有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材料一中体现出的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7分) 材料三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3)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5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明史·选举志》 材料二 1876年《京师同文馆的八年课程表》中的八年课程规划为:第一年,认字写字、浅解词句、讲解浅书;第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第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第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第五年,恪物、几何原本、平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年,讲求机器、微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第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注: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 请回答: 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哪些特点?(6分)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上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历史背景。(10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6分) (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中国选官制度有何变化?(4分) 答案 选择题 1——5CCBBA 6——10AACAC 11——15CBCDA 16——20ADCAB 21——25CBACA 二. 26(1)治国思想:仁政(2分)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经济)(2分) (2)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国内地主垄断土地,农民生活贫困。(4分) 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分) (3)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只要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5分) 27. (1)特点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6分) (2)变化:增加了西学内容;侧重于培养翻译、科技等实用人才(4分) 背景: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近代技术人才。.(6分) 28. (1)主要依据:血缘; 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4分 (2)不重视德才,被世家大族把持,按门第标准。4分 (3)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 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 6分 (4)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品行、门第到考试成绩;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4分 .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