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安徽省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565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2-11 8:32:5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安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查

高 二 历 史 试 题

命题教师:何永保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它们按顺序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作为官方统治哲学

4.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5.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 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

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 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

6.“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此言论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孟子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守仁的“致良知”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7.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谈到“切脉”方法:“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张仲景“切脉”强调

A.辩证方法 B.类比方法

C.实验方法 D.假设方法

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B.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9. 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这部著作应是

A.《子虚赋》 B.《离骚》 C.《逍遥游》 D.《诗经》

10.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所说的“读者”主要是指

A.官僚阶层 B.知识分子

C.市民阶层 D.农民阶级

11.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12.下图《同(治)光(绪)十三 绝》

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家传之

宝。此图反映了



A.京剧是在徽、汉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B.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C.京剧深受人们喜爱而日渐流行 D.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13.苹果公司原总裁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苏格拉底认为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自由平等”

C.“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D.“追求财富是上帝的恩赐”

14.“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       B.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

15.“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总体特征并不是所有意大利人的特征,而主要是富裕的上层阶级所独有的,他们只占全部人口的一小部分。”这种评价

A.否定了文艺复兴的重大作用 B.较客观地指出了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C.忽略了文艺复兴的阶级属性 D.恶意地夸大了文艺复兴的消极影响

1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

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②信徒皆为祭司

③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  ④回到《圣经》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有人对启蒙运动时期的一本著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在这本书里,这位法国贵族认为,仔细划分权力,可以防止任何一个部门变得过于强势和形成独裁。”“这本书”所倡导的最核心的政治主张是

A.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

C.君主立宪 D.分权制衡

18.康德说:“Sapere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aude!”的含义可能是

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19.日本学者认为,1540 —1610年间,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在意大利。这个时期意大利科技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意大利是当时世界最富有地区

20.(他的研究成果)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21.2004年,在联合国第58次大会上,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以纪念一个具有划时代物理学贡献诞生100周年,并盛赞是它“改变了传统物理学固执而绝对的不合理状态”。这个“划时代物理学贡献”

A.改变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从运动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相对性

C.开启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大门 D.从微观领域完善了经典力学体系

22.“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的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23.“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利的利用成为可能”。下列叙述与“这一发现”相符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B.使工厂开始摆脱自然条件限制,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C.使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传统农业经济过渡到近代工业经济

D.可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并引起了世界交通和通讯领域的革命

24.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的忠实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基本属于旧时代范畴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清末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25.王韬说:“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从中可以看出他

A.坚持“中体西用”观念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积极参加维新变法运动 D.维护儒家纲常伦理道德

2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德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

①民族危机的加剧 ②救国思想的成熟 ③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共和观念的普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

A.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使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民主科学洗礼

D.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提供了指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6分,第30题16分,第31题12分,共44分)

29.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乃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文学或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6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7分)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6分)

(3)归纳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同时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的局限性。(3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背景和根本目的。(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的哪些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4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4分)

安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B

D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B

B

C

D

B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A

A

D

B

B

D

C

C







29.(1)表现: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6分,任答3点即可)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2分)

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2分,任答2点即可)

(3)文化特征: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2分)

说明:宋词繁荣,风俗画流行、话本、瓦子等。(2分,任答2点即可)

(4)经济发展促进科技文化的繁荣,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2分)

30.(1)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3分)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4分)

(2)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4分,任两点即可)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分)

(3)看法:开启民智。(1分)

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2分)

31.(1)背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为了培养洋务运动所需的人才,洋务派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2分)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伦理道德与封建统治。(2分)

(2)思想主张: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2分)

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托古改制)。(2分)

(3)不同:从维护到完全否定。(2分)

态度: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等。(2分)

相关资源: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贵州省遵义四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贵州省册亨县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