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班级管理 -> 正文

遏制学生欺负现象,努力打造和谐班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6:14阅读:
字号:|

  遏制学生欺负现象,努力打造和谐班级

  内容摘要:近年来,学生欺负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已引起了教育界同仁和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如何防范和有效制止学生欺负,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有所行动。本文讲述的正是对这一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与思考,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了一些我认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学生 欺负 成因 对策 和谐

  学生欺负就是一个人或一组人对另外一个人实施身体或心理上的攻击或侵害。学生欺负现象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正在不断的增加和升级。

  案例一:本校初三学生王亮(化名)——身材矮小,下课去上厕所时,不小心碰撞了李明(化名)——高大结实,结果李明就追到了厕所,猛推王亮,因地滑,王亮头撞到了小便坑上方的滴水管上,当时就鲜血直流,李明见势不妙便逃之夭夭,而王亮也并未向同学老师求助,径直跑回了家,班主任闻讯后,赶到王亮家,才与王亮的妈妈一起把王亮送到卫生院处理伤口。后来因医药费问题,双方家长弄得剑拔弩张,在学校领导的出面下,才最后平息。

  本案中不无偶然因素,但从起因看,显然与李明的恃强凌弱的心态有关。这种事情,老师一般都作为偶发事件处理,而没有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去探究这种欺负现象的根源。

  案例二:本班学生小燕(化名),家境较穷,学习成绩又是在班上倒数,她自己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自己有远离集体的倾向,结果被班上很多同学欺负,几乎发展到了集体欺负的程度,因她不善言辞而易与别人着急,又因身上穿衣常常不整齐不清洁,而经常受到一些同学的嘲笑、讽刺、挖苦,我发现问题后,及时加以制止,并对她进行了多次心理辅导,但小燕几乎还是患上了心理障碍症,几次辍学回家,不敢上学。

  上面两个案例并不是孤例,可以说在各个学校里是非常普遍的。近年来,学生欺负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已引起了教育界同仁和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我们作为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意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学生欺负往往直接导致学生的身心伤害,有的甚至是终生的。如今的学生欺负现象已经超出了通常所说的欺负现象的可控范围,很多欺负现象正不断地演变成校园暴力。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去寻找学生欺负现象增多,程度加深的原因,才能积极有效地去防范学生欺负现象,遏制学生欺负的发生,从而打造和谐的班级和校园。

  一、学生欺负现象成因分析

  根据我的研究,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产生学生欺负的重要原因

  1、性格弱点,导致被欺负。有些学生性格懦弱,逆来顺受,缺乏同学之间的灵活应对能力,这可以认为是被欺负者主观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又对同学的言行过分敏感,这也是被欺负者主观方面的原因。如前面案例二提到的女同学就是典型。这种学生在受欺负后,常导致产生抑郁、焦虑、孤独等内部心理问题,在极度抑郁和孤独的情绪下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这种受欺负者长被同伴所拒绝,而不受同伴欢迎,他们在同学中的同伴地位是最糟糕的。

  2、心理不健全,导致欺负现象的恶性循环。有些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嫉妒心和报复心理,顺利时风平浪静,遇到打击和挫折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嫉妒、报复心理,欺负行为应运而生。事实上,对于欺负者,欺负他人同样对其心理健康和适应有严重的消极影响,他们会遭到正常同伴群体的拒绝而处于孤立的境地,从而导致欺负行为恶性循环。

  3、法制教育的缺失,文化营养的失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有些学校忽视了必须的法制教育;某些影视片对欺负、暴力场面的过度渲染,也强化了某些学生的欺负意识。

  4、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黑社会帮派的“哥们”义气,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会产生盲目崇拜,从而产生欺负他人的现象。

  5、社会变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家长们认为“好汉不吃眼前亏”,胜者为王,只有处处占上风,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这在思想意识上对子女的欺负行为起怂恿和默许的作用,从而间接导致欺负现象的增多。

  二、学生欺负现象的防范对策

  长期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多元化,仅靠空洞的说教来应对学生欺负是苍白无力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一些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1、作好早期教育和引导。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发展具有一贯性,如一个小孩在幼儿时期就表现出攻击性和危险行为(如欺负小同伴、撕毁各种玩具物品、残害小动物等),并且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发生这种行为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那么以后他的攻击性和欺负行为肯定是较多的。因此,学生欺负的防范须从幼儿教育抓起。

  2、培养学生健全心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摆正心态,与人为善,善于人处,接受他人,不孤立自己,自尊、自爱、自强,同时也要宽容、体谅、理解,这些都是减少欺负现象的心理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一个人才有可能更好地面对和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完善的人格,已刻不容缓。

  3、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能力。对于那些常遭欺负的学生来说,心理上的弱势常常在遇到挫折(如:考试不夺标,技不如人,受老师批评,遭同学欺负等)时,变得自卑自怜、排斥自我,心里常有“我不行”的感觉,对于这种学生应教育他们不自暴自弃,不放纵自我,不践踏自我,要坚韧、自信,面对挫折要越挫越奋。如案例二中的女学生,在这方面我对她进行了多次心理辅导,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4、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阵地,如黑板报、橱窗、广播室等,做好宣传辅导工作;努力营造书香校园,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良好的文化素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说服人;对于被欺负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教育他们学会基本的防范本领,学会找老师或班主任帮忙,而不是以武力来解决。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相应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家校联合是防范学生欺负现象的有效手段。学生欺负现象的防范不能只局限在校园内,而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我作了一项“你在学校里最怕的是什么?”的调查,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怕老师请家长到校”的比例最高。在这里我认为它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是最权威的,他们怕老师在家长面前说他们的不好而受到家长的责骂,这恰恰说明了,防范学生欺负教育的突破口首先是家长,家长的正确引导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二是说明了我们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是不到位的,不是经常性的,让学生产生了“老师叫家长到学校准没好事”的想法。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创新家访新机制,教师要与班里的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全程联系;创设家长心理课堂,对被欺负和欺负最多的学生家长也要进行心理方面的培训等。 6、全社会行动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消除暴力文化,黑社会帮派对学生的影响,加强社会公德,中华美德教育,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教育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没有固定的法则。面对日益严重的学生欺负行为,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随机应变,而不应让学生欺负现象越演越烈,甚至成为社会暴力的温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携手,有效遏制学生欺负现象,我们的学生心灵才会更圣洁,我们的教育才会更辉煌,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上一篇: 运用创新手段 建设学生自主管理...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