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班级管理 -> 正文

集体建设背景下的班级活动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6:14阅读:
字号:|

  集体建设背景下的班级活动

  一、班级活动是一种班本化的课程体系

  活动是班级集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离开以学生集体为主体的共同活动,班集体建设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班级活动,广义而言,泛指以班级为组织基础的一切活动;狭义上理解,则是指除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班级成员共同参与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的总和。平时我们所说的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生活指导、集体劳动及各种文体娱乐、游戏、及解决班内问题的集体讨论等等,都属于班级活动的范畴。由于班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情境的开放性和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因而,成为丰富班级集体人际关系、拓展学生生活经验、发展集体成员积极个性、引领集体价值的广阔平台。班级活动是现代班集体建设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途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得以强化,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逐渐形成共识。同时,对现有班级活动的结构、内容、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从现代课程观和集体教育理论的高度来审视学校中的班级活动,并赋予班级活动以新的课程文化含义。

  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主线,通过班集体建设的过程把学校教育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整合起来,使班主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整体。集体建设背景下的班级活动应具有以下一些新的特点:

  1、班级活动是一种班本性活动。与学科教学的统一性不同,班级活动具有班本性。它以本班级成员为教育对象和出发点,由班主任和班级成员根据本班级情况自主选择和确定班级活动内容和方式。活动中需要充分利用本班级的各种教育资源,着眼于解决本班级集体发展中的问题,以促进本班级集体和每个成员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的。通过具有班本特点的教育活动,把学校教育要求富有创造性地镶嵌到满足班集体和每个成员发展需要的班级活动之中。因此,班级活动班本性的实质是实现班级活动的生本化实施。

  2、班级活动是一种课程体系。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蜇是指学校提供的教育计划、教程和教材,更重要的是指为学生提供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经历和经验。班级活动由各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不应是零碎和随意的,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具有特定教育价值的课程体系。它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课堂、教材无法企及的系统的生活经验和指导。班级活动的效能首先取决于这一活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班级活动体系既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班本课程。

  3、班级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班级活动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任何一个活动都包含或部分包含了德、智、体、美、劳各育,以及心育、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但集体建设背景下的班级活动的本质,不在于其教育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而是凭借班级活动中集体与个体相互作用机制而展开的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过程,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有机整合各种教育因素,使学生在集体为主体的活动中实现精神与素质上的自主建构,使学校教育要求真正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行动。

  4、班级活动是以集体教育原理指导下的共同活动。班级活动作为一种共同活动,不单是指全体成员参加的活动,而是基于集体共同发展的需要,并在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目标和任务引导下,集体成员相互协作、互动交流,完成集体和自我目标的活动过程。正是这种共同活动才能促进班集体和每个学生的共同发展。班级活动以集体教育原理为指导,在活动中应充分运用”平行教育”、”集体与个性相互作用”、”在集体活动实现学生集体和个体自我教育”、”以及集体主义价值引导”等教育原理,使班级活动既是培养和发展集体的过程,又是充分利用集体的社会心理规律和教育资源影响每个学生心理的过程。活动过程不仅关注活动表面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更关注共同活动的任务、结构、过程、方式、情境、角色、评价等等因素对集体及每个成员的影响。使活动过程真正成为以集体为主体的活动,成为深刻地影响集体和个体发展的心理过程。

  综上所述,集体建设背景下的班级活动是一种以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为核心的班本化的活动课程。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活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活动更多地是把班级学生和集体作为教育活动的对象,习惯于从既定的教育要求出发来组织和设计教育活动,关注的是表面上的教育内容、形式和要求,忽视了班集体及每个成员主体发展的需求和自我教育的潜力,忽视了教育活动中集体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规律,以及共同活动的结构、过程、情境、角色与学生心理活动的同构关系,更缺乏在课程意义上对班级活动作系统地规划和设计。致使,目前班级教育活动的实效性问题正受到种种质疑。因此,如何在新课程和集体建设的理念引领下,重建班级活动体系和实施方式,充分发挥班级活动在班集体建设、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中的教育潜能,是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课题。

  二、集体建设背景下班级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班集体是在活动中建设和培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对班集体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在集体教育原理和现代课程观指导下精心设计和实施的班级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班集体及每个成员的发展。才能提高班级教育活动的整体效能。班级活动设计,就是根据本班级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教育的要求,对班级活动体系及每个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等进行系统设想和具体策划的过程。通过活动设计把班集体建设的设想和教育要求转化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活动及具体行动。班级活动设计包括班级活动体系设计和具体活动过程设计两个层面:

  (一)整体设计班级活动体系.

  班级活动体系作为一种班本课程,其教育效能决定于这一活动体系的整体结构。因此,班级活动体系设计本质上是一种课程设计。具体地说,就是对一学期(或一学年)班级活动的目标指向、内容结构、主要教育主题等进行总体设想。形成班级活动体系的实施框架。班级活动体系设计应依据本班级集体建设的总体目标、规划,并由教师和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合作完成。

  班级活动体系设计,首先应确立班级活动体系的目标及各班集体各发展阶段的教育主题,通过这些主题的教育活动引领班集体和学生的发展。但是,这些教育主题不是按照学校教育要求简单演绎出来的,而是从班级集体实际出发,把各种教育要求有机地纳入班集体建设的教育主题之中。一般而言,一个学期可以设计2—3个教育主题,这些主题应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并与解决集体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相联系。例如,某校高一(1)班在第一学期学期,设计了三个教育主题:开学第一个月的“相聚高一(1)班”;期中的“学会自主学习”,期中后“规划未来”等三个教育主题。这样,较好地把班集体发展的目标与学校教育要求结合到三个教育主题之中。与主题教育活动相配套,还可以设计若干个相关联的小活动,使主题教育活动更能体现过程性。

  其次,为提高集体教育有效性,应根据集体教育的不同需要创新班级活动方式,发挥各种活动的教育功能。班级活动的一般方式有: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体心理辅导、集体性评价、文体娱乐活动等等,但是,在实践中需要根据班情创造各种新的有效的活动方式。如班级特色活动。即根据本班级集体特色建设需要所创造的并经常开展的活动。例如,有的班级把培养“书香班级”作为本班集体建设的特色,为此, “课外阅读分享交流”便成为他们班级的特色活动;并以此凝聚了集体的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展示学生个性爱好、营造班级情感氛围、 师生真诚对话、知识信息交流、分享身边的感动等等活动。总之,应根据本班级特点和集体建设的需要对活动加以统盘考虑。通过各种相互联系、补充的班级活动,使班级活动体系既体现班本特点,又能促进集体及每个成员全面主动的发展。考虑到班级活动时间的限制,可以把有些活动设计为10—15分钟的班级微型活动的方式。由于班级集体和成员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教育者预设的路径进行,总会出现一些波折和意外,而这些波折和意外,常常是生成有价值的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和契机。因此,班级活动设计,不是越多越全越好,而应抓住班集体发展的关键性主题,整合其它活动方式,同时,为生成有价值的班级活动留下富有弹性的教育空间。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活动设计是中小学班集体建设和提高德育实效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学校中多数班级活动,由于缺乏集体活动理论的指导,缺乏对班级活动的结构、要素(活动目标、任务、主体、方式、过程、情境、角色、评价等)及其与学生集体、个体心理之间同构关系的认识,活动设计停留在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经验性设计水平上,把学生仅仅看作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和活动要求的执行者。不少教育内容针对性很强、形式也很新颖班级活动,但缺乏真实感动的集体教育情境,难以真正促进班集体和学生的主动发展。从集体教育和课程论的角度来看,班级活动设计和实施应关注以下几点:

  1,确立班级活动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班级活动设计以集体教育原理和活动理论为指导,既重视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更重视教育活动过程的系统设计。集体活动的效能不是取决于我们教育了学生什么,而是取决于学生集体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的程度和所获得的体验。为此,集体建设背景下的班级活动应确立:“让班集体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的理念。以及“关注集体发展中面临的教育主题,以发展学生集体和个体的自我教育为主线,以学生集体与个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情境设计为中介,创新班级活动方式,把教育要求、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有机整合到学生集体为主体的活动过程之中,在促进集体与个体的互动发展过程中,让班级活动获得更丰富、更深刻和更持久的教育影响力”的新思路。

  2、把教育目标、内容转化为集体共同活动的目标和任务。教师不能简单地从教育要求出发设计活动内容和主题,而应从班级生活或学生发展实际中生成鲜活的活动内容,把教育意图隐含在对富有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活动任务之中。如,要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不是举行一次培养凝聚力的主题班会,只要让学生投入一场事关集体荣誉,需要互助合作、全心协力的活动过程。

  3、按集体主体生成建构的逻辑来设计活动过程。按教育理性演译的活动往往违背了主体生成建构的逻辑,难有实效。因此,应按集体主体生成建构的逻辑来设计活动过程。如设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是从爱国主义概念或教育要求出发,只要组织一次“为08奥运会献计”的活动,并按调查、收集资料、讨论、写成建议书等学生参与事件的真实过程来设计,这样,才符合活动主体生成的规律。

  4、注重集体教育情境的设计和创设。集体教育情境,是一种能真实唤起集体内在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并能获得强烈的集体和个体的情感体验的教育心理场。班级活动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展开的,班级活动设计的关键是设计有效的活动情境,只有通过特定的教育情境才能使集体获得某种特定的感受。如,在活动中只有通过创设“挑战-成功” 情境,才能使集体获得成功感和自尊感。

  5、为每位学生设计自我满意的活动角色。班级活动的成功需要每个学生的参与发挥出各自的价值。班级活动设计中应尽量为每位学生设计满意的活动角色。活动角色既体现了集体的积极期望,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自我价值表现的平台。特别是对那些平时不受关注的学生,更应如此。活动后应通过集体评议肯定他们对集体的贡献和价值。

  6、把集体成员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分工合作,适时展开组际互动。班级活动

  要成为发挥每个成员作用的共同活动,必需划分活动小组,每个小组都有集体赋予的任务和责任,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形成本小组的活动口号和规范。小组是班级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小组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设计学生之间分享体验、集体性评价和价值引领的活动环节。在活动中,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消极的体验,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既可以丰富集体和每个成员的经历和体验,又能及时引领、帮助集体建构更积极的价值共识。在价值引领中,不是通过说教,而应巧妙地利用活动中的资源(如学生榜样、师生体验等)进行无痕的引领。

  8、教师要设计和把握好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行为。教育活动设计首先是教师角色行为的自我设计。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促进者、引领者,又是教育情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通过影响教育情境进而影响学生的。因此,教师的角色行为应服从于教育情境的创设和优化,不是游离于教育情境之外,更不应凌驾于教育情境之上。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清醒的情境意识,通过角色行为恰到好处的起到活动的推动者、分享者和引领者的角色。班级活动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又要善于观察、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及时引领,生成更丰富更深刻的教育情境。

  总之,班级活动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系统,但是,不是把集体背景下的班级活动搞得愈加复杂化,而是通过分析活动与班集体发展的关系机制,寻求更简单、真实、有效的班级活动方式。事实上,班级里某一个问题的处理或一次随机的教育都可以设计成为集体自我教育的班级活动。因此,班集体建设赋予了班级活动新的内涵,需要我们在班级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创新。

上一篇: 重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