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教学个性、追求语文魅力
解放教学个性、追求语文魅力
我时常想,在评价乡村弟子与城市学子的差异时,我们是否应仔细思考教学成绩不良归因的导向性:是强化执教个体的创造性呢,还是强化受教群体的原生态?真正有爱心有追求的语文人,会对不同原生态的受教群体施以富有创造性的“启蒙”,使他们喜爱语文。
展示个性
我主张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终极目标的开放的大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师生合作的情感性原则,注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优势,在课堂上激励学生求异创新、大胆质疑,进而强化参与意识,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探讨、辩论,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与情感的交汇处。此外我还有期盼教学艺术进步的热情、期望学子成才的真情和珍爱生活执著一生的激情。有了这“三情”,语文教学就不会变成精神上的桎梏,而成为我生活中的享受了。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呈现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那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就很有可能坏了学生的胃口,扫了学生的兴致。所以我在教坛上追求既叱咤风云,又柔情似水;既慷慨激昂,又理性如冰……多变而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
在一次专题报告中,我对同行道出了自己追寻语文魅力的心声:“带着爱心上讲台吧,去爱讲台、爱教材、爱学生,那么它将在你我的前方演绎成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一幅最迷人的画卷。”有人说我是情感派执教者,又有人言:“殊不知,她更是理性派的积淀者,否则她怎会迸发如火的激情。”次言不假。
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有持久的激情,因此广博的阅读、灵动的思想、扎实的基本功都不可或缺。我常在想,虽然我们始终不能偏离以知识传授为重点,以充实知识树的建立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但不能将语文教学处理为干枯的知识网络图解,降低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品位,丧失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埋葬语文知识鲜活的生命力和感人的艺术性。
我理解“性痴则志凝”的道理。因此我在授课方式上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处理教材,以便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但要说明的是,只有个性化的语文课才能促使学生“志凝”。很难想像一个没有个性,总重复自己或他人的刻板的教师能激发起学生喜爱语文的感情。在反复的探索实践中,我认识到不同环境的学生对语文魅力的感受是相通的。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通过激情朗读,激活审美情感,点燃学生心灵创造的火花。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好的朗读具有移情的作用,可以激起学生的真情,激发美感,并能引起群体效应,唤起内心视像,能充分发挥出想像、联想的作用,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美。而且,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解析,可以通过声音增强原作的力量,诱发通感,具有培养审美感知、语言感知的作用。我在执教《窦娥冤》时,曾这样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朗读形式——“白”分角色,唱词全班齐读,“科”及舞台说明不读。读之前先请学生揣摩各自朗读角色的语气语调,把握好角色的特点。用这种读法能营造出戏剧表演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热情。教师可结合朗读对学生进行指导,如窦娥的“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与监斩官的“这死罪必有冤枉”两句中的“冤枉”一词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大不相同的,请学生品味并分析其原因。在品味中就可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及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实践证明,描摹性的表情朗读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
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媒体的“中介”作用,创设审美情境。选用适合课文情感的音乐作配音朗读,能使语文课堂倍添诗情画意,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文学鉴赏的领域。还可勾勒简笔画或充分利用教材的配图、插图,使图文相得益彰。这样运用多种手段让文学作品独特的美感效应与鉴赏者独特的主观心理感受交汇贯通,从而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得以提高。
另外,课堂上专门留给学生大胆质疑的时空,正是我语文课上迷人的阳光和彩虹。以上方法,试之,便可领略到语文课的激情和思想是如此的诱人。
追寻魅力
如若总是重复着自己昨天的言行,因循守旧的刻板就会像一层厚厚的灰尘,将个人的才情深深地遮掩,自己就只能在这灰尘下叹息、抱怨。心仪语文魅力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在从一个新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而且他的心灵就像电闪雷鸣,会不断地放射出新的光芒,发出新的声音。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除了讲析精要、深刻、细腻之外,若总是千篇一律、千课一式,没有新“面孔”,只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如何才能出“新”呢?一味求新、丢失根本,只能是形而上的新,只能是没有魂灵的空架子,因此,求新就要在求实求真的基础上,重视突破一点,从不同角度去切入教材,给学生一个新的启示或些许亮色,以呈现语文那丰富多彩的魅力。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不仅体现在因“学生”施教上,也体现在因“教材”施教上,重点在后者。两个班级的学生个性有差异,A班活跃,B班沉稳,在教法上我也是各有取舍的——在A班注入了理性阐述,B班更注重情趣的激发。在因“教材”施教方面要体现各类教材的特色,展示个体的特性。教学议论文要体现其论证的缜密,说理的透辟;教学文学作品要突出其艺术性与文学性,重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文言文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积累。例如在讲析小说时,我跳出了传统的课堂结构框架,或大开大合,拓宽学生的视野;或微观深入,就局部的解剖来展现文学作品的丰富性,等等。北京市特级教师张彬福先生在点评我执教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特意强调我成功的核心是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最终落实在了学生身上。
求实、求新、求活、求美是我“经营”语文教学的理念,但我认为仅局限于教材中的“例子”,学生的思想就会变得静止、刻板。
为此,我注重运用语文实践活动来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如利用晨读前的5分钟,让学生开展或读报或即兴讲话或“今天我主持”等活动,另外我还通过办手抄报,主持创办“星海”校园文学社、校园记者站活动,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为学生开阔视野打开了一个小“窗口”。从而将语文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我主持的校园文学社由起初所教班级的8名成员很快扩展到全校19个班级的42名成员,顾问、编辑、策划、排版、设计、打印、校对等样样具全。不定期的文学沙龙是校园里的又一道风景,校运会的传真更是师生称道的亮点。“丑小鸭”们虽然稚嫩,但已经迈开了脚步。校领导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第二课堂的担子压在了我的肩上。自此“都市消费晨报特约学生记者站”便成了我和学生的“自留地”。一年后,市里举行记者站表彰活动,在全市200多家记者站中,我们独占熬头,摘取了全部的三个奖项——“十佳记者站”“十佳记者”“十佳辅导老师”。两年后,我校的文学社社长、“十佳记者”王皓舒同学参加全国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为新疆摘取了此项活动的首枚也是唯一金牌。一位同事私下对我说:“这位学生应该感谢你。”我心想,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解放教学个性、追求语文教学魅力,倍感其乐无穷。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