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大小之辩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7阅读:
字号:|

  语文教学中的大小之辩

  反思我们的教学,感觉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韩愈在《师说》中曾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而我们的教学同样存在大小之辩。试略举一二,还望方家指正。 ??????? 一、“灌输知识”与“能力培养”之辩。语文是文学性和技术性兼而有之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有的老师却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曾经听一位老师上《祝福》,45分钟的课光字形、读音和词语解释就纠缠了15分钟,再加上作者简介和导入,真正涉及文本分析的内容不足25分钟。而上述东西是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字典和教辅资料能够解决的东西。虽然这篇课文不能通过一个课时上完,但老师在处理基础知识的时候耗时太长。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们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而一堂课的魅力恰恰就在于那些惹人探究的东西。所以一堂课的着力点到底在哪里,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的探究的问题。 ???????? 二、“老师的讲”与“学生的学”之辩。尽管新课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很多老师在授课时依旧是“新瓶装旧酒”,过分注重自己能力的发挥,不知不觉间又回归到了“填鸭式教学”的老路,而自己也成了典型的“课霸”。前两天在看视频的时候,有位老师讲《红楼梦》中的场景。应该说,老师应该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选择的材料很典型,课堂语言很有感染力,分析也很精辟到位。但学生的反应又怎样呢?据我观察,有些学生是百无聊赖,恹恹思睡的。究其原因,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好课,应该充满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应该充满热烈的讨论和充分的展示,学生的眼神也应该是满满含激情与渴盼的。如果缺少了这些,老师的独角戏唱的再好也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的。 ???????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如“重视文本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重视作文讲评还是重视作文修改”、“重视技巧指导还是重视教师示范”等方面的思辨。但不管怎样,我们的眼睛都应该更多的向学生瞥一点,满足学生的心灵诉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