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语文教师应带点“学究气”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8阅读:
字号:|

  语文教师应带点“学究气”

  “学究”本是专有名词,是古代饱学之士的代名词。唐代科举有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这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几种。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应举考试的人可以应五经考试的,叫做“学究”,而学究一经,就表示学通一部经书。据《谷山笔尘》记载,宋神宗时改革科举制度,应进士考试经义论策,取中的分为五等:第一等和第二等“赐进士及第”,次之“赐进士出身”,再次“赐同进士出身”,最后一等“赐同学究出身”。“学究”其实是学习、探究之意。正因为“学究”与科举进士有关,故“学究”成为书生的美称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后常泛指一般读书人。而成语“学究天人”则指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唐代皎然《赠和评事判官》诗句“学究天人知远识”很有名。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也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来“学究”词意渐渐变迁,产生了贬意。尤其是在“学究”前加一前缀“老”就完全是贬义了,指那些读古书、食古不化的人。如果在“学究”前加一“村”字,即“村学究”,旧时就专指乡村塾师了。清代学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就用调侃的口吻描绘了乡村塾师生活与教学情形。“村学究”亦以讥学识浅陋的读书人。“学究”如果变成“学究气”就一般用作贬义了,指读书人的迂腐,卖弄学问,故作姿态。当然“学究气”也有褒用的,如“浑身清气正气学究气”就是称颂人的。语文教师应带点“学究气”,“带点”是说要有分寸感,这里的“学究气”就是指学习研究的风气。

  当代语文教师浮夸和鹦鹉学舌的比比皆是,法国十六世纪著名教育思想家蒙田曾说:“不加深究地相信别人的意见和知识,那是一种无用的和肤浅的学问。”人云亦云的语文教师往往会以讹传讹,误人子弟。语文教师只有带点“学究气”,才能自觉地进行教学研究,才能用心去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自己的专业成长,努力追求精通语文教学的某些方面。语文教师要带点“学究气”,走进课堂就应该以自己的渊博学问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果语文教师不像一个读书人,不通晓相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不知道溯源的方法,也不知道求真的途径,那么以己之昏昏,怎能使学生昭昭?尤其在备课时更需带点学究气,不放过一个疑点,不放过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只有如此,教学时才会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在生活中让人看出你是读书人,是一个饱学之士有什么不好?但“带点”而不能过头,更不可迂腐不化、刚愎自用。如果语文教师卖弄学问,故作姿态,就会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就会自己孤立自己,而失去应有的人际交往关系。语文教师做事要认真、有主见、有方法,不能死搬硬套、照本宣科,也不能凡事要查工具书、旁征博引,一定要根据眼下情况灵活机动,如果是教研活动、是关键问题,就要较劲,不能马虎了事,一定要求真知,求水落石出,这样日积月累,学问就会长起来,人也会越来越成熟。

  蒙田在《论学究气》一文中尽情地讽刺了一旦离开书本就毫无所知的人。说这种人必须先查阅字典,弄清“臀部”是什么,再查看“痔疮”是什么,他才敢告诉人家他的“臀部”患有“痔疮”。语文教师不能追求如此的“学究气”,应该做一个性格开朗、乐观,又用心教学、有独立钻研精神的带点“学究气”的现代学人。

上一篇: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阅读学修养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