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8阅读:
字号:|

  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一、80年代末期大陆地区语文教材实施「一纲多本」,语文教材编写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二、90年代末期的语文大讨论中社会各界对语文教材批评意见尖锐,语文教育界对批评意见响应缓慢。三、以上海语文(H版)教材编写为实例,思考语文教材编写的经验与教训。四、提出今后语文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材编写的简要回顾

  对大陆地区以往的语文教材编写的认识,大致可以分前三十年、后二十年两个阶段。

  前三十年,指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的语文教材,确切地说是不完善的年代的不完善的产物。有的刚编写的语文教材还没有使用一轮,马上又变化用新编的。60年代前期的语文教材曾经稳定使用了一段时间,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处于停止中。这个时期的语文教材大都「寿命」不长。除了1956年《汉语》《文学》分编教材和1963年「统编教材」有所建树,其它短暂的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编写中没有留下太大的痕迹。

  后二十年,指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可以分为前十年、后十年。前十年的标志为「一纲一本」,时间从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后十年的标志为「一纲多本」,时间从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

  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纲编写教材,当时大陆中小学通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所谓「一纲一本」就是源于此。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教材编写是教育部门所属的专门的职业,编写教材人员是非常专业化的,因此,编写者也就是专家。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开创的许多「第一」将是后来者无可突破的。例如,使用教材的学生和教师数第一,编写人员中有许多全国著名语文专家学者,编写专家的实力与人数第一,第一次完整地出版了博大精深的全套的语文教材并长期使用。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所谓「一纲多本」的时期。教育部颁布一套语文大纲,各地根据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特点,编写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地区、农村地区、通用地区不同的语文教材。在中小学各学科中,语文教材编写最活跃。据不完全的统计较知名的语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上海地区语文H版、S版教材;江苏省编语文教材;浙江省编语文教材;广东沿海地区语文教材;四川农村地区语文教材;还有欧阳黛娜主编语文教材、张鸿苓主编语文教材、陆继椿主编语文教材、颜振遥主编自学辅导教学语文教材、刘朏朏、高原主编作文实验教材等。目前,这些语文教材在大陆各地使用,使用范围各有不同。多套语文教材的出现,宣告了「一纲一本」一枝独秀时代的结束,百花争春的时代开始了。

  后十年语文教材的建设,可以概括为两个突破。首先突破了只有专家才能编教材,教育行政部门鼓励地方、学校和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编写教材。第二个突破是各套语文教材按照教育部语文大纲指导编写,都把追求特色作为教材建设目标之一,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语文教材不同类型与数量的层面可以说相当丰富,与语文教材编写的繁荣景象相比较,语文教材编写理论层面的建设显得冷冷清清,总体上是教材先行,理论匮乏、滞后。各套语文教材虽然都已经使用多年了,但是语文教材自成理论体系并且教材编写理论先行、能自圆其说的比较少见,语文教材编写中存在的许多困惑问题,没有从理论层面得到解决。

  二、语文大讨论有关对教材编写的意见

  二十世纪的最后两年,社会各界就语文教育问题展开大讨论,对语文教育的批评,语文教材是重点「轰炸」的目标之一。应该说,全社会都来关心语文教育是件大好事。但是可能因为广泛参与讨论,过分激动也有之。最早大约是97年的冬季,有人开始着文批评语文教材,语文教育界最初的反映是「圈外热,圈内冷」,社会上的纷纷扬扬的批评议论很久了,语文界才开始有所反应,总体上对批评意见的响应缓慢。而后,学者专家、教师才开始参加讨论,开始认真思考语文教育与教材存在的问题。在语文大讨论中,关于语文教材编写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语文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社会进步,缺乏时代气息。

  「语文教材内容还不能突出地反映现代社会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洪宗礼)教材内容陈旧,「反映新时代的内容少」(杨再隋),选文大多是20年代、30年代或者50年代、60年代的事情,小学生缺乏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知识,难以理解。选文陈旧,课文《猎户》写打豹英雄,有违野生动物保护法。「文选体系的语文课本着重选取历史上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因而同现代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时差』。现代社会生活中充满活力的语言现象及富有时代色彩的语文范例很难及时在课本中得到反映,这就使课本难以摆脱滞后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被动状态」(林泽龙)现在农村普遍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经济完全是新型的,农民也是新一代的了,但是课文却只有「分马」旧式的农业和农民形象。

  (二)语文教材内容偏深、偏难,学习要求偏高。

  「偏深、偏难,主要是教材脱离学生的知识、经验实际。教材选编了一些小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教材中有不少专用名词,有的是艰深难懂的科学术语。」(杨再隋)教材分量重,实现五天工作制但教材分量不减。也有意见认为,学生学习负担重主要是考试压力和大量机械性的训练,教材内容原本不重,不宜减。对语文教材要不要出现语法、修辞,有赞成有反对,比较同一的意见是不要出现太多的研究性术语,应该让学生学一点语法、修辞知识,但不要太多。

  (三)语文教材结构缺乏科学性。

  主干不明,课文之间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组合可这可那(林泽龙)。「教材体系编排还不尽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教材的设计也还不适应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祖国母语的需要。」(洪宗礼)几套教材结构大同小异,都存在结构的问题。语文教材的循序渐进的「序」是什么?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何安排?语文教材枝蔓太多,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材内容的复杂性从而导致语文学科任务的多重性」(杨再隋)。语文教材缺乏科学性还表现在训练序列不明,「教材体系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周密的训练计划、系统的训练内容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结果花费课时较多,课业负担较重,所学内容较少,语文程度较低。」(周正逵)

  (四)小学语文教材成人化倾向。

  教材内容缺乏儿童情趣,教材形式也不够生动活泼(杨再隋)。语文课文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脱离,要么是高大的英雄形象,要么是苦难悲惨的早逝儿,对儿童情感道德教育显得空洞、乏味。有些知识束缚学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成人化、伟人化、男性化倾向。(赵永嵩)

  (五)语文教材的基本特征近百年无变化。

  几十年以来语文教材,表面上看是在不断变化,但是不管是不同时期不同教材,「三个基本特征始终没有多大变化:一、文选系统──以选文为主要内容;二、文体序列──以常用文体读写知识循环为主线;三、讲读中心──以讲读教学为基本方法。」(周正逵)对是否还要称呼教学语文教材特有的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两种意见针锋相对,有主张坚决要三种文体,没有了这语文怎么教,也有反对三种文体,它本来只存在于语文教学领域,是不必要的语文知识,应该消亡。折衷的看法是既无法取消文体,也不必在语文教材中过分强调文体。

  (六)语文教材中的练习题。

  对语文教材中思考与练习批评意见最为激烈,认为有的提问近乎荒唐,练习题导致学生照抄教学参考书。思考与练习代表了编写者的意图,教学参考书是根据教材编写的,但是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参考书领导语文教材,教学参考书领导考试。激烈的反对意见主张语文教材不要练习题,语文课本就是只要文选。也有主张温和的改良,语文教材还是要有练习题,但是练习题的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能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一定的「空间」。

  对语文教材的批评意见还可以举出一些,但主要有上述的六个方面。语文教育界对社会的批评总体上持平和的态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60年代初的语文讨论出现了一套新的语文教材,期望这次世纪之交的语文大讨论催生出许多新的语文教材。

  三、上海语文(H版)教材编写的经验与教训

  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上海第一期课程教材改革中,出现了两套语文教材,一套以华东师范大学与徐汇区教育局联合编写的,简称H版,一套以上海师范大学与闸北区教育局、金山石化企业联合编写的,简称S版。笔者参加了语文H版教材编写组的工作,愿将个人的编写工作的感受与大家分享,需要说明本文不是对语文H版教材的全面评议,只是就语文教材编写而谈。

  (一)建立一支教授与中小学语文教师相结合的编写队伍。

  上海一期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大学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合作研究。大学教师的知识理论修养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融合,互相促进,结果「双赢」。首先,这是一种双方平等的合作研究的伙伴关系。他们各有长短。大学教师没有理由自视其高,尽管富有专门的知识学问,但是如何将其进入中小学课堂、教材和学生的头脑,这中间的距离很难一下子拉近,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大学教师都能做到缩短与中小学的距离。中小学教师在课堂里驾轻就熟,容易养成习惯「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无暇或者没有想到看看学生课堂以外的世界。这些偏颇需要经过努力才可以克服,而且平等合作研究有利于克服。其次,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伙伴关系建立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长期的合作工作有利于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并把优势融合为整体的优势。语文H版教材编写组有大学教授,有中学特级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人员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主要编写人员基本稳定,尽管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学校,长期合作工作十余年,志同道合。这是教材编写成功主要原因之一。

  (二)新教材编写与试用、教材修改同步进行。

  各地方编写新教材有很高的热情,但是仅有热情不等于教材编写成功,地方编写人员中缺乏专门的系统知识,缺乏应有的编辑技术,新教材的缺漏往往「防不胜防」,这一点是各地教材与人教社教材的最大差距。为完善新教材,教材编写与试用、修改教材同步。一方面,是上海第一期课程教材建设要求新教材尽早进课堂让学生使用,加快教育改革的进程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新编教材通过教学实践找到问题,不断改进教材的需要。当时,教材编写组经常与新教材试点学校联系,定期听取意见,聘请中小学任课教师担任联络员,及时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反馈教材编写组,及时修改。这对教材编写组来说,不是简单的「亡羊补牢」之术,而是真心诚意地听取广大教师意见改进编写工作。

  (三)语文教材编写要有特色。

  人教社语文教材博大精深,知识的准确性、丰富性很强,因此地方编写语文教材一定要有特色。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海语文H版教材独树一帜「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线」,作为编写策略还提出选文要新,要有亮点,注释要简明,练习是微型教案,要可操作,可供训练等。还有,特色需要得到教师接受。新教材是对语文教师的「教」而言,一套教材到学生手中,无论新旧,学生总是一次性使用教材,语文教师才会有新与旧的比较。新教材的特色需要被教师接受,易于掌握,特色不能脱离语文教师而成为「空中楼阁」。在追求教材建设特色时,语文教师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上海语文H版教材被许多语文教师接受,很大程度获益于80年代中期上海教研室「语文教改一类计划」,在语文总课时中规定一部分课时用来扩展阅读,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开始重视阅读。通过有关的培训使教师接受新教材也是通常的做法。总之,教材的生命力取决于特色以及教师接受的度,没有特色何以出版,如果教师反对也不能长久维持,教师培训也是教材编写成功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四)教材编写要与课堂教学改革紧密联系。

  新教材的实质是新教育理念,将新教育理念凭籍教材进入课堂,使用新教材与改革课堂教学同步,新教材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长,这应该是教材编写的理想境界。语文H版教材明确地反对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研究、分析课,反对把语文课上成随意性很大的讲讲读读,强调学生的能力训练。用今天的观点看十年前的主张,当时的确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助益于一批优秀教师的成长,但过分强调对学生的训练有失偏颇,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学习。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改革紧密联系,它超过了教材编写的范畴,两者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五)「阅读能力训练为主线」的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

  语文H版教材把阅读能力训练分解为单元序列。初中阅读能力训练分为:感知能力──朗读,默读;理解能力──词、句、段、篇理解,质疑,比较,速读;体会能力──文学专题阅读。第一次把视听列为阅读能力训练,还有课外阅读指导和每周一诗阅读积累。每一个单元重点训练一个能力点,例如朗读能力训练,分为:1.正确清楚、2.自然流畅、3.传情达意、4.熟读背诵。高中阅读能力分为:理解性阅读──语言的品位,思路的探究,主旨的把握;鉴赏性阅读──人物形象的鉴赏,作品意境的鉴赏;评论性阅读──评论重点与角度,评论的方法。语文H版初中、高中阅读能力训练受到较多的肯定。但是小学生没有认识一定量的汉字以前如何阅读?教材编写的主旨「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主线」如何在小学阶段体现?尚不能自圆其说。与大多数语文教材一样,语文H版教材虽有特色但缺乏理论建设。

  (六)考试评价对教材编写的影响。

  考试对教材编写的影响是间接的,却是「致命」的负面影响。教材编写可以不顾及考试,但是现实中考试是指挥棒,为了应试,教材在实际使用中被支解、曲解,语文H版教材也免不了同样的遭遇。例如朗读能力训练,因为升学考试没有口试,只有笔试,于是有的教师把朗读单元教学及考试变成了「纸上朗读」,用文字符号考朗读,失去了朗读能力训练的本意。这实在是教材编写所意料不到,由此而提出教材编写应该考虑相应的考试与评价的改革。

  四、语文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影响教材编写的因素很多,把各种因素加以分类,分为教材编写内部系统和教材编写支持系统。教材编写的内部系统要综合考虑现代课程提出的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要求,不同的建构形成教材的特色,本文不讨论。本文讨论教材编写的支持系统,结合语文教材编写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在「一纲一本」时期可以把视角盯在教材编写的内部系统,关注的问题较多是编写因素的内省化,综合或逐个解决问题。而现在,教材编写越来越依赖于一个体系化的系统。教材编写的支持系统的构成,主要有人力资源、理论支撑、现代信息手段、评价体系、教师培训各因素。人力资源是保证,理论支撑是难点,现代信息是重点,评价体系是关键,教师培训是落实。

  人力资源是指教材编写人员的资质保证。人力资源是开放的,它要求的是资质的保证,而不是过去是否从事教材编写。人力资源的概念,为语文教材编写提供了比过去更多的人员来源,除了语文方面的专家,非语文的专家、大学和中小学教师可以有更多机会参与。未来的语文教材编写组将是多方面的专家共同合作,非语文专家介入语文教材领域,就像世纪之交的语文大讨论,可能会给语文带来新鲜的动力,当然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对教材编写人员进行必要的资质认定。

  理论支撑依然是语文教材编写的难点。语文教材编写的实践丰富多彩,行而后知,行动先于理论,语文教材理论建设相对滞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翘首期盼着新世纪出现理论先行的语文教材。语文教材理论建设相对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编写人员教育理念准备不足,有的知语文而不知教育,有的知教育而不知语文,缺乏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精神。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语文教材研究领域缺乏实证研究。例如,语文教材阅读与写作量只有模糊的建议,所谓依据是学生在学校多少教学周,可能有多少时间可用来阅读和写作,一个学生究竟读写多少以后语文可以过关?认一个汉字抄写多少遍可以记住?只是凭印象和长期以来习惯定势确定教材内容。如果不重视从理论上解决问题,层出不穷的语文教材还会是新教材老内容,多套教材彼此相差无多。相比与其它各科,语文教材更加迫切呼唤加强理论建设和创新精神,因为语文在这方面欠缺更多。

  现代信息进入语文教材是新教材建设的重点。计算机普及,网络进入当代生活,现代信息与语文的结合,不仅是学习手段工具的现代化,而且学习的对象和内容都发生变化。继承传统的学习是学习过去的知识,要求学生记住、掌握,用计算机进课堂传授知识,无非是把过去的「满堂灌」换成「电灌」(祝智庭教授语)。现代信息需要面向未来的学习,学习知识不仅要记住、掌握,而且对现有知识要会选择、筛选、浏览,要求学生有判断、整合、创新的能力,语文将是重点。过去的十年,现代信息基本未进入语文教材;可以预想今后十年现代信息的介入,语文教材现代化建设会加速发展。就这一点来说,语文教材编写的专家应该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专家。

  评价体系与语文教材编写配套建设是关键。现代教育认为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材编写通常不考虑评价,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很少有把评价作为教材的组成内容。前文已有说明考试评价对教材影响之大。所以,语文教材编写应该把评价考虑进去,有则事半功倍,无则事倍功半。语文教材的评价体系除了包括对教材本身的评价,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评价指导。评价体系还应该包括教师如何教语文的评价。新的语文教材与教师用书要对评价有指导。它不同于过去的教师用书和教学参考资料,过去的教师用书主要指导教师如何教,它们一般不涉及评价问题。应该看到语文评价体系自身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学与教语文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困难很多。然而,优秀语文教材必需有配套的合适的评价体系。

  如上所述,教材编写的内部系统与教材编写支持系统的人力资源、理论、现代信息都是教材编写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个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培训。教材进课堂长久与否,靠教师培训来落实。这里所讲的教师培训主要是培训如何使用新教材,教材编写只有在完成了教师培训工作之后,才可以说教材编写工作结束。但是,新教师不断加盟,教材不停修改,时代发展教材滞后永远需要改革,教材编写工作永无止境。

  教材编写有喜有忧,语文更甚,批评越多,诱惑越大,让我们共同为建设新世纪的语文教材而不懈努力。

  1参考书目

  欧阳黛娜《21世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构想》 课程教材教法98/1

  林泽龙《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体系改革的设想》 语文教学通讯98/2

  刘国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教材教法98/5

  杨再隋《小学语文教材建设亟待加强》 光明日报98/8/12

  高万祥《当前语文教改讨论综述》 语文学习98/9

  李寰英《论语文教材的更新换代》 语文教学通讯99/1

  赵永嵩《深入开展语文教育改革》 教育研究99/1

  周正逵《语文教材体系陈旧已延续了上百年》 语文学习99/4

  刘锡庆《关于中学语文教改的若干思考》 课程教材教法99/3

  洪宗礼《20年语文教改之我见》 中学语文参考99/6

  顾之川《中学语文课程教材专家研讨会综述》 课程教材教法99/8

上一篇: 语文教师须挣脱应试牢笼全面提高...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