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语文教师的思维素质与语文教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8阅读:
字号:|

  语文教师的思维素质与语文教学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反映。思维是产生思想和理解思想的唯一途径,也是选择完美表达形式、理解完美表达形式的唯一通道。思维指导行动。“语文教学必须研究‘教’的思维与‘学’的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努力将思维主体(教师)的主导性,通过思维中介(教材)向思维客体(学生)的主体性转化,让学生获得独立而有效的自学能力和解决疑难的能力,并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①。语文教学中“教”的思维主体——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相对稳定的现代思维方式,具备了敏捷扩展的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充分发挥思维主体的主导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优秀的语文教师之所以有其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离不开其过硬的思维素质。如同样教《春》,于漪老师与吕志范老师就各具特色。于老师的课重熏陶重渲染,强调形象思维和美感训练,如一幅泼墨写意画;而吕老师的课则显得偏重于心理分析,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似一幅精雕细琢的工笔写生。由此可见,要将语文教学引入艺术殿堂,步入科学的轨道,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素质。

  (一)

  语文教师首先应具有稳定的现代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们思考问题时多次重复而相对稳定的思路,或者以某种习惯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思路。语文教师的传统思维有类比归纳方法、分析综合方法等。现代教育,要求语文教师拥有现代思维方式。首先要突出系统整体性,即以整体为思维起点明确《大纲》的教学目的要求,把握教材的编写体例,了解思维客体——学生的特点。其次,强调动态开放性。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语文教师必须借助外界不断传来的新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敏捷思维,把有价值的新信息付诸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中去。第三,形成多元立体性。多元就是从单向思维发展为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立体就是把握对象的立体层次、结构和总体功能。形象抽象、求同求异、顺向逆向、纵向横向应井然有序,立体交错。作文教学中的多种写作形式的训练,课文多角度分析等都应形成多元立体性。第四,具有优化创造性。要能在常人、前人的思维方式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并去能动地影响、指导、作用于思维客体。语文教师具备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就会吃透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思维方式,以研究事物的原型和本质为手段,以探求观察事物的全过程、全方位为目的,能升华人的智慧、启迪联想力和预见性,为人们提供了系统、辩证而深刻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良好的语文教师总是充分运用现代思维原理,力求将课上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如有的语文教师很讲究提问的思维模式,或比较提问,或并列提问,或纵向提问,或解说提问,或因果提问……注意处理好系统与要素、多维与单向、定性与定量等多种思维内容。

  语文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思维的方式,必须从先哲圣贤、老教育家那里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同时又要扬弃旧知识要素,注意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结构,做到在创造性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思维客体与思维中介的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这样既可以避免课堂教育的程式化,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魏书生老师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于漪老师的情感激发,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式教学体系等众多语文界名家的创新与实践,最终形成了其各领风骚的教学风格,这不难看出掌握稳定的现代思维方式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每一位有志于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该培养自己相对稳定的现代思维方式,让故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的知识结构融为一体,在教与学二维之间架设起科学的思维桥梁。

  (二)

  思维能力,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反映的能力,是借助于语言、运用多种思维方式以揭示事物本质及其相互联系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各种性质的思维能力,至少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能力。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识活动方式,它不仅是理性思维的基础,而且是人类思维的原始起点,它是一种个性的、动态的思维能力。语文教材中大量的记叙文、小说、散文、诗歌等,多注重于整体形象的感染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创设情境,唤起联想,以丰富细腻的形象思维将抽象的文字转换成运动可感的形象画面,教学时方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在课文栩栩如生的形象感染中学到丰富知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如改写、扩写、续写等,教师应善于充分利用思维中介中的形象原型进行形象思维,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其写作欲望。

  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借题发挥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要有“循规蹈矩”的抽象思维能力。语文教师传授的知识一般属于有准确答案的科学知识,教学要注意思想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做到文道统一、教书育人。因此,所使用的概念要准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这样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抽象思维的本质是揭示规律,教学时应因材施教,如在教学寓言这种体裁时就可以情节为中介,以形象为媒体,由表及里,从而揭示寓言的寓意②。

  形象思维以求“形似”,抽象思维以求“神似”,两者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是对立的统一。语文教师既要能对形象类型的共性与个性有所把握,又能对形象本质的共性与个性有所把握,只有二者兼备,课才会上得绘声绘色,雄辩滔滔。

  其次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能力。人的思维活动的实际过程,就是“求同—求异—求同”的多次反复的交错发展过程。求同思维是把思考方向集中于某一方面,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索,概括出相同的特征和属性的思维方法。求同思维具有接受知识快、理解知识深、掌握知识广的特点。语文教师具有求同思维能力不仅可以从相似角度去寻找发现某些知识的规律性,提高备课授课的质量,而且可以发现某些知识的互补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加深理解。如通过求同思维可以认识不同作者、作品的某些共性和联系点,了解不同时代有相通的文学现象。语文教师求同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原因还在于,求同思维是整个人类认识活动过程及其成果的连续性不至于中断的必要保证。求同思维是接受前人思维结晶的基本手段;另一方面又是现代思维成果得以传递的必要前提。语文教学既然承担着接受与传递知识的重任,语文教师就得有求同思维的能力。

  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它可使思路呈辐射状而伸向四面八方。语文教师缺乏求异思维能力就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不能打开学生的发散思路。求异思维既可对事物进行多方位探索,以获得对事物的多方面的认识,进而寻找尽可能多的或者最佳的回答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又可随机应变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制定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还可以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或扭转“山重水复”的被动局面。语文教师如果忽视求异思维能力,很可能会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茫境地,或者墨守成规,无所建树。因此要想“柳暗花明”、“不畏浮云遮望眼”,独辟蹊径,须善于求独到之异,直接创新;求同中之异,高出已有认识;求比中之异,在比较中产生新方法,新见解。

  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语文教学都是在求同求异思维中进行的。现行教材大多按文体分单元编排,如果要以最经济的时间,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得具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各篇课文的“个性”,又能了解单元整体的“共性”。在这方面,不少语文教师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再次,语文教师应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求异性,提出假设的多样性,验证假设的独创性,结果表述的新颖性等特质。创造性思维能力从疑问开始,经过准备、酝酿、顿悟、检验、完善等活动过程③。语文教学是创造性劳动,应抓住每一个环节,如导语、提问、讲析、总结等,进行创造性思维,善于用启趣、激情、演示、故错等,启发学生思维,且能自然调控。于漪老师的导入新课艺术就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她或借图发问,以激起兴趣;或开掘发问,以扣紧重点;或题外发问,以巧设悬念;或定势发问,以收预期效果;或密集发问,以集中学生注意力④。有的教者则采用中心开花、点串情节、参读印证、展开活动等创造性思维组织教学⑤。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改革的动态过程,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落后于语文教学的历史进程。但进行创造性思维时,一定要适时合度。语文教师只有“虚心”“全心”“责任心”三者兼备(杜威语),才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迸发出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三)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师思维臻于成熟的标志。而成熟的高度发展的思维会将一般的知识推广到具体对象中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试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少创造性,那又如何能传道授业解惑呢?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有思维准确性,思维严谨性,思维敏锐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广阔性,思维深刻性,思维独立性,思维批判性等⑥。这些思维品质互为依赖、互相渗透,绝不能截然分开,因为在进行思维的整个过程中,它们同时发挥作用,影响着思维的质量,但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还是分述如次,以说明语文教师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思维的准确性要求语文教师能准确理解和使用多种概念、判断和推理,并能准确地抓住内容重点、艺术特色,以使学生学到准确可靠的知识。如,什么是神话,什么是寓言;什么是泥石流,什么是景泰蓝;是什么导致了祥林嫂的悲剧等,所用概念判断及进行推理都要准确。再如,讲《荷塘月色》这一名篇,首先要准确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准确地抓住文眼,抓住作者思路及表现出来的“淡淡喜悦和哀愁”,进而抓住该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思维的严谨性要求语文教师在思考问题时必须缜密。教学程序的安排,课文重点、难点、疑点的确定言必有据,授课思路严密,层次清楚。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既认真审查文题,又注重全面分析,还重视综合审查评估,处处相随,环环相扣,使人觉得有章可循,条理清楚。对没有把握的疑点,对解决不了的难点等,应抱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审慎而为。

  思维的敏锐性要求语文教师能准确、全面、迅速地审视对象中的全部信息,包括表面信息和隐含信息,能清楚地理出信息中的规定性或启发性内涵,从而理解和把握对象。如比较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文时,应能敏锐地从内容、动机、情感、章法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并结合语文的其他方面全面、清楚地了解鲁迅纪念性文章的特点:纪念性与战斗性的结合,悲哀与愤怒的统一。

  思维的辩证性要求语文教师要清楚地理解对象诸多因素间的诸多关系,并能从逻辑分析入手,进行多角度分析。如《项链》一文中,玛蒂尔德企望与现实、玛蒂尔德与路瓦栽、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项链与人的命运、一瞬与十年、偶然与必然等多种因素间诸关系怎样,教师应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地进行分析,了解这篇名作既“小”又“巧”,取材于小人小事,巧以“项链”为纽带,精心构思,微妙精深地暴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人们的毒害,对玛蒂尔德既有深刻的讽刺,又有深切的同情。

  思维的广阔性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思路广阔,即增加思维的广度,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打开思路。如提问时,从正面问,从反面问,从侧面问,多方发散。在作文教学时,更要注重多角度思考。如进行“联想”训练时,要善于从顺向、逆向、横向、纵向,空间、时间等方面展开。课文分析时,也必须有思维的广度。如《风景谈》中有六幅“风景”,如思路狭窄,就不能领略文章的意境,应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化抽象为具体。

  思维的深刻性要求语文教师善于深刻地思考问题。思维是否具有深刻性,这是思维的质量标志之一。语文教师要善于从细微之处挖出深意来。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对林冲的两个道具——花枪和酒葫芦的反复描写,似闲而精,它既烘托了环境气氛,暗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并揭示出“逼上梁山”的深刻主题。教师一旦抓住了这些“细微之处”,深刻剖析,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思维的独立性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独立地思考问题。《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什么写贾母的“哭、笑、骂”,贾母“哭”迎黛玉、“笑”口常开、“骂”宝玉“孽障”,究竟有何艺术匠心?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发现:贾母情绪的外溢,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而且具有对比映衬和贯通脉络的妙用。黛玉的辞令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只要认真钻研,就不难发现:处处留心在意。既表现了人物的遭际归宿、气质性格、身份地位,又为全书情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思维的批判性要求语文教师能严格地、精细地思考问题,冷静而客观地检查与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思维结果。在吸收和输出信息时不能缺少思维的批判性。单元教学时,同一单元中各篇文章间的关系如何?写法上有何变化?文章的进步性、局限性何在?只有经过比较、综合并加以验证才会清楚。如果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就会流于肤浅,没有发现。

  思维品质的养成有利于语文教师搞好业务进修,提高业务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

  语文教师思维素质的三个方面,在思维的动态过程中同时在起作用,对语文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注意同时培养。

上一篇: 语文教师的志气、底气和大气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