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争”与“不争”
语文教师的“争”与“不争”
语文教师的“争”与“不争”这一话题似乎有点故弄玄虚,但在我们的周围却常常发现这样的事:不少语文老师在临近晋升职称之际,常常托张三找李四,要求上公开课,有时竟与有关人争得面红耳赤,非得“争”下来不可,而一旦职称评到了手,就似乎万事大吉了,高枕无忧了,于是他什么事都变得于己无关了,根本没有“争”的愿望,于是工作就毫无波澜了。其实,对语文教师而言,当争则争,当不争就该不争。
语文教师有许多事是应该争一争的,虽不是事事“只争朝夕”,但的确是有很多事是必须争一争的,有时甚至需要养成“争”的习惯,当争则争,可通过“争”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通过“争”维护自己的尊严,通过“争”澄清是非,通过“争”激活灵感等。比如,在教学设计上要争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力争生动,能以极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在写作指导中力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在布置作业时力争以少甚多,让学生在减负中提高语文素养,爱上语文。当有语文教师因病不能上课而需要人临时代课时,你争着为他代课。当然在课题申报中更要力争选点准确、论证严密,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在论文写作中也应该力争写出自己的高水平。其实语文教师平时要培养善“争”的能力。如要学会“争而辩之”,“争而论之”,这不仅能在教研组内形成“百家争鸣”的研究氛围,也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师的快速成长期是很短暂的,应该争分夺秒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争出新招,在探索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勇于争先。语文教师的“争”一定是反映其文化涵养的高雅的“争”,是一种不断超越自我、在专业领域不断发展自我的有效的“争”,而不是低俗的“争”,如无谓的争吵不休,有伤双方感情的争斗,为中饱私囊的争夺等,此皆不属笔者所言语文教师“争”之范围。
?语文教师也有许多事应该“不争”,“争”则有损你的形象,降低你的威信,“不争”则表现你的高尚,展示你的崇高,树立你的威信。在日常生活和教学生活中,语文教师应学会取舍,对很多看似可争的事采取“不争”的策略来应对往往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尴尬为融洽,如学生情绪激动时你不要与之“争”,当领导误把你的成绩说成他人的成绩时你最好“不争”,当有人把你的意思转达反了的时候你最好“不争”,因为解释和纠正的机会是有的,何必如此伤害彼此呢?“不争”并不代表无用,也不要担心被人视为“懦夫”,大智若愚,“不争”有时是一种高的境界,中国传统儒家主流思想强调的就是好让不争,孔融让梨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上善若水”就是比喻最好的美德应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语文教师淡泊名利就是“不争”的一种气度,一种境界。
语文教师都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有时需要的是得理而饶人,“争”在理上,适可而止,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方面彰显自身的魅力。
相关文章:
|